塵都乞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0章 色即是空(十三),盛唐破曉,塵都乞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下百姓,俱為陛下子民,世間正道,不離名教儀軌,是故,朝廷化育之重,與士林儒術之興,殊途同歸,相輔相成,蓋無有牴牾,亦無分高下……”
“……草民太原王昱,值春闈大比之年將至,仰體陛下如天之仁,願效微力,敢以族中藏書,以饋求學之士,敢闢山林之地,以為學問之所……延請高士大儒,資以錢帛柴米,萬人之中,但有一二賢者出,則賢者絡繹矣,有茲賢人,華夏之興,天朝之盛,自不待言……”
“……草民眼界狹隘,竊以為,家國相依,有如唇齒,國朝鼎盛,則宗族繁衍,血食不絕……設若各成體系,互不往來,國衰民敝,氈裘南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正道何依,衣冠何存?彼時,高牆壁壘,難以庇護祖產家學,反成禍國滅族之肇因……”
朝會之上,春官尚書嚴善思,將太原王氏族長王昱的奏疏朗朗成誦。
萬歲通天元年已過大半,深秋十月,地方秋圍解試相繼落幕,都是按照博陵崔氏族長崔仁師提議的糊名謄錄法施行,春官衙門與翰林院選派翰林學士擔任主考官,地方舉薦員額大幅度縮減,且獲得地方舉薦之後,中樞仍須稽核,不得過關者,不能參與貢試,除了極少有把握打通中樞關係的,大多數士子都放棄了舉薦的路子。
在崔仁師之後,王昱成了第二個支援科舉改良計程車族高門。
相比之下,王昱不只是支援科舉,還主張世家門閥解除儒學壟斷,開辦書院,培養賢才。
宰相班裡,站在首位的梁王武三思面無表情,偷眼敲了敲御座上武后的神色,便知曉這一把權策又要得逞。
心頭不由腹誹,權策此舉,是再明白不過的為王昱和太原王氏貼金,但貼到了武后的心縫裡,誰也無可奈何。
可笑那些世家大族,吃了這麼多的暗虧,猶自不肯醒悟,對權策趨之若鶩,反倒在自己這個禮賢下士的首席宰相面前,拿捏千年世家的清高姿態。
“呸”武三思暗暗唾棄了一口。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權策一手打一手拉的手法,使得很是俊俏,恩義輕輕受落,仇怨也是結在明面上,不僅令五姓七望識得恩威,不敢妄動,也讓朝野群臣,對他與五姓七望的關係霧裡看花,難以論定。
聽說,清河崔氏有個適齡的嫡支待嫁女,正在試探著要打權竺的主意。
“王昱所奏,諸卿以為如何?”
武后停頓了好半晌,瞟了一眼宰相班中最顯眼的人影,笑意悠悠流淌。
先是經濟打壓,輔之以重刑威懾,再是封住門閥世家子弟入仕的便捷通道,現如今,終於將他的魔爪伸向了他們的命根,此事若操持得當,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怕只有不過百年的日落餘暉。
百年?
武后突地有些意興闌珊,挺拔的身姿緩緩鬆弛下來,眼神收回,又在權策身上停留了一瞬,青春年少,卻沉穩有度,光華內斂,可稱重劍無鋒。
迂腐之人為古人擔憂,有識之士為後人操心,殊不知古人後人,自有緣法,干卿底事?
權策再如何出類拔萃,領袖群倫,終究跳不出窠臼。
武后輕輕搖了搖頭。
“母皇,兒臣以為,書院攸關教化大事,由大族開設,難免瓜田李下、私相授受之譏,不如效仿國子監,由地方官府開辦各級官學,以官家廩祿獎掖學子,庶幾可收士林之心,拓賢才之路”
權策微微瞠目,他萬萬想不到,出來提出反對意見的,竟然是一身明黃袍服,高高在上的皇太子李顯,他似是覺得自己所言甚有道理,顧盼生威,面上有洋洋之色。
武后吸了口氣,一陣陣無力感襲來,令她頗感疲憊,實不想再看李顯一眼。
董氏謀害太孫案發後,李顯一度失去上朝聽政權力,趁著李重福即將婚配的喜氣,才得以恢復,卻是一鳴驚人。
“呵呵,太子似是不知曉學業維艱,舉辦官學,並非錢帛即可,書籍珍貴,孤本尤多,大周幅員,何止萬里,飽學之士,百里難得一人,或忙碌於科舉,或周遊於四方,偏僻州府,何處覓得良師?”
武后氣極反笑,絲毫不給他留面子,徑直開口駁斥。
“兒臣無知,兒臣失言”李顯登時狼狽跪地。
“陛下,臣以為王族長胸襟博大,悲天憫人,以天下為家,有古仁人之風,所議乃是造福黎民,甚是妥當”梁王武三思淡然目睹了李顯的窘迫模樣,回身與權策對視一眼,笑眯眯地道,“臣以為朝廷當旌表王昱善行,不吝官身爵位,以收千金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