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章 魯昭公(一):魯昭公元年,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昭公,魯國第二十五任國君,魯襄公之子,名禂,在位三十二年。 魯昭公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春季,叔孫穆子與晉國趙文子、楚國王子圍、齊國國弱、宋國向戌、衛國齊惡、陳國公子招、蔡國公孫歸生、鄭國罕虎、許國人、曹國人在虢地會見,這是為了重溫宋國弭兵之盟。 三月,諸侯大夫再次結盟,楚國王子圍陳列國君的儀仗服飾,派了兩個衛士保護自己。 叔孫穆子因此表示,楚國的公子圍神氣,好像國君一樣。 諸侯之大夫見王子圍如此,已知其意,然楚國勢大,又在中原之外,靜待之。 在諸侯大夫會見之時,魯國季武子進攻莒國,佔領了鄆地。 於是莒國人前來報告,楚國向晉國表示,魯國違背盟約,請求殺死魯國使者。 晉國大夫樂桓子(樂王鮒)輔佐趙文子,貪財,便向穆子索賄,可以替他在趙文子面前求情。 樂桓子想要穆子的帶子,可是穆子不給。 魯國大夫梁其跁表示,財貨用來保護身體,您有什麼可吝嗇的呢? 穆子則表示,諸侯的會見,是為了保家衛國。我用財貨來免於禍患,魯國就必然會受到進攻了。這是給魯國帶來災禍啊,哪裡算的上是保衛呢? 人之所以修建牆壁,是用來阻擋惡人的。牆壁損壞有了縫隙,是誰的過錯?為了保衛魯國卻反而使它受到進攻,我的罪過要更大呀。 雖然應該埋怨季孫,可魯國有什麼罪過呢?我出使諸侯,季孫守衛國家,一向都是如此的,我又去埋怨誰呢?但樂王鮒喜歡財貨。不給他,就不會停止。 於是,穆子撕下了一片做裙子的帛,交給了樂桓子的使者,表示,身上的帶子太窄了。 趙文子聽聞了此事,便表示,(叔孫豹)面臨禍患卻沒有忘記國家,這是忠心。想到了危難卻不放棄職守,這是誠信。為國家打算不惜一死,這是堅貞。計謀以這三者為主,這是道義。有了這四樣,怎麼能夠殺戮呢? 於是,趙文子向楚國請求,赦免穆子,放過魯國。 因為晉國的堅決請求,楚國便沒有為難魯國和穆子。 此可謂,穆子臨危救國,無援而不亂,得道而多助。善而慧,雖為至於國,通達己身矣。 四月,穆子與晉國趙文子、曹國大夫進入鄭國,鄭簡公設宴招待他們。 鄭國子皮通知趙文子,通禮結束,趙文子賦《瓠(hù)葉》。 “幡幡瓠葉,採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原文出自《詩經·小雅·魚藻之什》,乃是一首庶人燕飲朋友之詩。 子皮再去通知穆子,向穆子說明了趙文子的情況,穆子便表示,趙孟想要一獻之宴(一獻乃燕禮中的一獻之禮,包含獻、酢、酬,一獻乃是士之禮,大夫三獻、子男五獻、侯伯七獻、上公九獻),您還是聽從他吧。 子皮則憂慮,表示,怎麼敢? 穆子答,那個人想要這樣,有什麼不敢呢? 等到宴會之時,舉行享禮(使臣向朝聘國君進獻禮物的儀式),鄭國在東房準備了五獻的用具,趙文子辭謝,才用了一獻之禮。 趙文子是宴會的主賓,享禮結束之後入席,穆子賦《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原文出自《詩經·國風·召南》,乃是一首描寫婚禮的詩。 叔孫穆子用在此處,當是稱頌趙文子。 趙文子聽了之後,表示,我可不敢當。 穆子於是又賦《采蘩》。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原文出自《詩經·國風·召南》,乃是一首描寫采蘩者為祭祀而勞作之詩。 穆子用在此處,亦是稱讚趙文子。 穆子表示,小國獻上薄禮蘩,大國愛惜而使用,怎麼敢不服從大國的命令。 鄭國的子皮賦《野有死麋》的最後一章。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蛻兮!無使尨(máng,多毛的狗)也吠!” 原文出自《詩經·國風·召南》,乃是一首描寫男女情愛之詩。 子皮用在此處,有表達順服晉國之心意。 趙文子於是賦《常棣》,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乃是描寫兄弟宴飲之樂的。 趙文子表示,我們兄弟親密而友好,可以別讓狗叫了。 叔孫豹、子皮和曹國大夫因此站起身,下拜,再舉起酒杯,表示,小國靠著您,知道免於罪過。 宴會之上氣氛十分高興,趙文子出來之後,表示,他不會再有這樣的歡樂了。 叔孫穆子回到魯國之後,曾夭(季氏家臣)為季武子駕車去見叔孫,準備慰勞他。 可是從早晨等到中午,叔孫都沒有出來迎接。 曾夭因此對曾阜(叔孫氏家臣,孔子學生曾點的父親、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嫡女太囂張

夏日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