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九章 魯襄公(十二),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五四四年,春季,魯襄公還在楚國。 楚國人想讓魯襄公為楚康王的屍體穿上壽衣,可魯襄公為此感到憂慮。 叔孫穆子則表示,先掃除棺材上的惡不祥,然後再給死者贈送衣服,這就等於朝見時陳列貨幣。 於是讓巫人用桃棒、笤帚先在棺材上掃除不祥。 楚國人一開始沒有禁止,但是不久之後就感到後悔了。 四月,楚康王下葬,魯襄公與陳哀公、鄭簡公、許悼公參加送葬,直到西門外邊,諸侯的大夫則都到了墓地。 五月,魯襄公從楚國回來,到達了方城(楚地,今河南方城),季武子派公冶(季氏家臣)來問候魯襄公。 這個時候,季武子佔取了卞地(魯地,今山東臨沂)。 等到公冶出發了,又用印泥封好了信,派人追上去交給了公冶,呈遞給魯襄公。 信上說,我聽說守衛卞地的人準備叛亂,下臣率兵討伐了他,已經得到卞地,謹向您報告。 公冶見完了魯襄公,才聽說季武子佔領了卞地,便又去見魯襄公。 魯襄公表示,想要這塊地方,卻說是為了防止叛變,我只看到了對我的疏遠。 魯襄公問公冶,我可以進入國境嗎? 公冶答,國君擁有國家,誰敢違背國君呢? 魯襄公賜給公冶冕服,公冶堅決不接受,強行讓他接受,公冶才收下。 可魯襄公依舊不想進入魯國,榮成伯於是賦《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泥中?” 原文出自《詩經·國風·邶風》,乃是一首哀怨愁苦之詩,寓有歸家之意。 魯襄公聽了,便回到了魯國。 公冶回到魯國之後,就將自己的封邑歸還給了季氏,並且不再進季武子的家門,表示,欺騙國君,何必派我去。 季武子與他見面,他依然保持從前的樣子,不想見的時候,便絕不談起季氏。 等到公冶病重的時候,就對他的家臣說,我死了之後,不要用冕服下葬,因為那不是因為德行而獲得的賞賜。還有不要讓季氏的人來安葬我。 吳國國君吳王餘祭被殺,他的弟弟夷昧繼位。 六月,因為晉平公的母親是杞國之女,晉平公便召集諸侯為杞國築城。 孟孝伯與晉國智悼子(荀盈)、齊國高止、宋國華定、衛國世叔儀、鄭國公孫段、曹國人、莒國人、滕國人、薛國人、小邾人在杞國會見,為齊國修建城牆。 範獻子到魯國聘問,這是為了拜謝魯國到杞國修城一事。 魯襄公設宴款待範獻子,展莊叔拿著束錦站在一邊。 等到進行射禮的時候,需要三對人,可是魯襄公的公臣不夠,只能從卿大夫的家臣中選取。 家臣,展瑕、展王父為一對,公臣,公巫召伯、仲顏莊叔為一對,鄫鼓父、黨叔為一對。 此乃季武子作三軍之害,襄公少民、少臣,以至魯君無民、無臣。 魯國侵佔杞國土地,晉平公便派司馬女叔侯前往魯國讓魯國歸還杞國土地,但是沒有全部歸還。 杞文公到魯國結盟,杞國本為公爵,春秋時降為伯爵,《春秋》記載他為‘杞子’這是不尊重他。 吳國夷昧剛剛繼位,便派季札出使諸侯,季札到魯國聘問,見到了叔孫穆子,很喜歡穆子,便對穆子表示,您恐怕不得善終吧。喜歡賢良,卻又不選擇賢人,我聽說君子應當致力於選擇賢人。您身為魯國的宗卿,主持國政,不慎重得選拔善人,怎麼能夠承受得了呢?禍患一定會到你的身上。 季札請求聆聽周樂,觀看周舞,聽樂而知風,觀舞而曉德,為魯國大夫所稱頌。 冬季,孟孝伯到晉國聘問,這是對範獻子聘問的回禮。 這一年,衛國國君衛獻公去世,他的兒子衛襄公繼位。 齊國發生動亂,齊國大夫高止逃亡北燕,高豎逃亡到晉國。 魯襄公三十年,即公元前五四三年,楚王郟敖派遣薳罷(wěi pí)到魯國聘問,這是楚王新立前來通好。 叔孫穆子問薳罷,表示,王子圍在楚國執政怎麼樣? 薳罷答,表示,像我這樣的小人,不過就是吃飯和聽吩咐,這樣還害怕不能夠完成使命而不能避免罪過,哪裡能夠參與政事? 叔孫穆子再三詢問,可薳罷就是對此不作回應。 穆子因此告訴魯國大夫,楚國的令尹(王子圍將要作亂,薳罷也會參與協助,現在他只是在隱瞞情況。 五月,宋國發生火災,宋共姬(魯宣公與穆姜之女)被燒死。 七月,魯國大夫叔弓(叔老之子,魯文公後代)到宋國,安葬宋共姬。 十月,叔孫母子與晉國趙文子、齊國公孫躉、宋國向戌、衛國北宮佗、鄭國罕虎、曹國人、莒國人、邾國人、滕國人、薛國人、杞國人、小邾國人在澶淵會見,這是因為宋國發生火災,諸侯大夫商議給宋國贈送財物,但是最後什麼都沒有送,《春秋》因此沒有記載這次會見的諸侯大夫的姓名,沒有記載魯人,是為魯國隱瞞。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