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宋襄公(一):仁義之君,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襄公,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宋桓公之子,名茲甫,在位時間十四年。 宋襄公可能是宋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國君之一,能與他相提並論的,或許只有微子。 宋襄公的母親是衛國衛昭伯和宣姜之女。(衛昭伯乃衛宣公之庶子,宣姜乃衛宣公之妻,宣公死後,因衛國之亂和齊國齊襄公相逼,昭伯娶宣姜,宣姜就是那個讓衛宣公殺了兩個兒子的那個齊國女人,這是真亂,亂世亂關係呀。) 宋襄公繼位之後,就將自己的兄長目夷任命為相,主管軍政大權。 不久之後,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在葵丘會盟,宋襄公前往,簽訂葵丘之盟,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在葵丘之會上,齊桓公將太子昭委託給了宋襄公,希望他以後對太子昭多加照顧,襄公同意了。 宋襄公八年,即公元前六四三年,齊桓公病重,齊桓公的五位兒子為了爭奪齊國國君之位,齊國發生內亂,五位公子互相攻打。 這一年,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去世,而他的兒子、臣子們卻都因為爭奪權力對他不管不顧,以致於齊桓公的屍體放置了六十七天,無人理會。 等到次年,新立的國君無虧才把齊桓公的屍體收斂了起來。 而齊桓公的合法繼承人,太子昭這個時候逃到了宋國,宋襄公顧念著當初齊桓公對自己的囑託,就召集諸侯,想要將太子昭送回齊國。 可宋國並不強大,宋襄公也沒有多少的號召力,他雖通傳諸侯,但是響應他的卻只有衛國、曹國和邾國幾個小國。 於是,宋襄公便帶領著四國的聯軍護送著太子昭前往齊國。 齊國本是強國,在當時就算是楚國和正在崛起的晉國、秦國,也不敢言必勝過齊國。 宋襄國所攜四國聯軍,皆是小國,可襄公依然敢往齊國。 其仁義之善可見一般,膽氣之壯已可窺見。 而齊國對於宋襄公的反應也很有意思,由於不清楚宋國的實力,同時對於太子昭有著同情和認同之情,齊國的貴族們在宋襄公沒有到來之前,就把無虧和豎刁給殺了,趕走了易牙,在國都臨淄迎接太子昭。 太子昭成功繼位齊國國君之位,是為齊孝公。 這也使得宋襄公在諸侯之間的聲名開始傳播。 如果用一句堂皇明亮之語來評價宋襄公的此次齊國之行,可能就應該是這樣的。 “以仁義之舉伐其不忠、不孝、不義,人或不助,天亦助之。”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