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宋襄公(二),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天下的事情,最怕的就是開始,一旦有人開啟了新的事物和形態,那麼就會有絡繹不絕的後來者補上。 齊桓公開春秋時代一國霸諸侯的大幕,其功業何等璀璨,其權勢何等駭世。 那麼齊桓公去世之後,這份霸業和統攝諸侯的位置由誰來繼承呢? 齊桓公的繼承人?周天子?還是其他的諸侯? 亂世,雖說誰都有機會,但牢固的禮法和階級,最有機會的還是那一個個坐擁封國的諸侯們。 已為諸侯,豈能不想著坐一坐那霸主之位呢? 宋襄公眼見著齊桓公逝去和齊國衰落,也是想要建立自己的霸業。 這算得上是非分之想嗎? 有成名之舉在前,又有一國在後,身逢亂世,有這樣的念想其實很正常。 可是目夷得知了宋襄公的想法之後,卻告誡他,宋國是小國,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會招來禍端。 可宋襄公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宋襄公十年,即公元前六四一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國國君滕宣公,又邀請曹、邾兩國到曹南會盟,甚至讓邾國國君邾文公將鄫(zēng)國國君當做祭品在睢(suī)水(古河流)郊外祭祀。 可就像目夷說得那樣,宋國只是一個小國,哪裡有資格能夠會合諸侯呢? 哪怕是齊桓公也是經歷了諸多謀劃和戰爭才走到了霸主的地位,宋襄公如何與齊桓公相比呀。 這一年的秋天,由於曹國不服宋國,宋襄公發兵包圍了曹國。 曹國只是小國,他的態度在諸侯中根本就無關緊要。 這一年的冬天,陳國國君陳穆公提出為了修齊桓公在時的諸侯之好,齊、楚、鄭、陳、蔡等國在齊國結盟。 於是,宋襄公的霸業之夢出現了一個明顯的障礙和強大的敵人。 齊國衰落之後,諸侯之中就是楚國最強,楚國也一直對中原諸國虎視眈眈。 宋襄公十二年,即公元前六三九年,宋襄公在鹿地會合諸侯,齊國國君齊孝公、楚國國君楚成王也前來赴會。 可是在會盟之上,宋襄公以盟主自居,使得齊孝公與楚成王大為不滿。 後來,又沒有與齊孝公與楚成王商議,就決定這年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目夷知道之後再次勸說宋襄公,宋國是小國,爭當霸主是要招來禍患的,宋襄公不聽。 目夷又說,既然你不聽我的,那前去會盟好歹帶上軍隊,以防發生意外,楚國人是不會講信用的。 但宋襄公卻說,不帶軍隊赴會是自己提出來的,與楚人約定好的,怎麼能不受信用呢。 結果,等到諸侯會見之日,宋襄公與楚成王因為霸主的位置發生了爭議,楚成王便命人抓住了宋襄公,並帶回楚國囚禁了起來。 直到這年的冬天,諸侯在薄地會盟,在魯僖公的調停之下,宋襄公才返回宋國。 回到宋國的宋襄公依然沒有改變的野心,他聽到鄭國支援楚成王當諸侯霸主,便決定攻打鄭國。 宋襄公十三年,即公元前六三八年,宋襄公率宋國軍隊攻打鄭國,鄭國便向楚國求援。 楚國得知之後,就派大將成得臣進攻宋國國都。 宋襄公因為害怕國都有失,只能撤兵,結果宋國與楚國的軍隊在泓水(古河流)相遇。 然後,雙方就發生了一場名動千古、百世傳揚的戰鬥,泓水之戰。 楚軍強大,渡泓水河想要進攻宋軍。 目夷見到了,就對宋襄公說,楚國的兵多,我們人少,趁著他們渡河,趕緊消滅他們。 宋襄公卻說,我們是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時攻打呢? 等到楚軍渡過泓水河,在岸邊列陣,目夷又說,現在可以攻打了。 可宋襄公卻說,等他們列好隊,布好陣再說。 結果,楚軍布好了陣,只是一進攻,宋國軍隊便大敗,宋襄公也被射傷了。 宋國戰敗,宋國人都怨恨宋襄公不聽目夷的建議。 宋襄公卻是振振有詞,一個仁德的君子,作戰時不會攻擊受傷的敵人,也不攻擊頭髮花白的老人。古人作戰的時候,從來都不靠關塞險阻,我的宋國雖然就要亡了,但是依然不願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目夷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對宋襄公說,打仗就是為了勝利,怎麼還能談論君子之道,如果按照您所說的,那不如去當奴隸算了,還為什麼要打仗呢? 宋襄公之所作所為,已可窺見,君子之道可修身,不可治國也。 本書不詳談君子之道。 也就是在同一年,晉國公子重耳路過宋國,為了等到晉國的幫助,襄公聽從宋國大司馬公孫固的意見,送給了重耳馬二十乘(八十匹)。 宋襄公十四年,即公元前六三七年,宋襄公舊疾發作,不治而死,葬在了襄邑行宮之內。 他的兒子王臣繼位,是為宋成公。 對於宋襄公的評價,歷代以來都認為他假仁義之名,無仁義之實,以致於傷國身死。 惟有太史公在《史記》中對宋襄公有幾句溢美之詞,使得宋襄公的名聲傳於百世,得春秋五霸之名。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常識性主神遊戲

懶中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