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日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季札(一):讓國,王朝的腐朽,立日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季札,吳王壽夢第四子,吳王諸樊、餘祭、餘昧之弟,史稱延陵季子,乃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季札是一個賢明且知禮的人,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有著許多足以流芳百世的故事。 其中最能表現季札賢德禮節的便是季札讓國的典故。 公元前五六一年,吳王壽夢去世,他生前就想要立季札為吳國國君,可季札不肯,才傳於長子諸樊。 一直到壽夢的第三子餘昧去世,也就是公元前五二七年,壽夢依然不接受吳王之位,吳王僚繼位。 這場長達三十五年,‘兄終弟及,傳位季子’的安排才宣告失敗。 春秋時代的禮、節、舉、止,確實是讓人很捉摸不透的,它能誕生蘧瑗、子產這樣賢明大德之士,也會產生一個個弒君謀國的奸妄之徒。 或許真是大亂之中蘊生大變,在這個禮法崩潰的時代,會有全無禮法秩序的狂徒,也會有執禮行義的高士。 季札的賢明不僅讓他在吳國內部備受推崇,作為吳國外交官出使列國時,更是讓他的賢明傳遍諸侯。 吳王餘昧三年,即公元前五四二年,吳國大夫屈狐庸出使晉國,晉國大夫趙文子就這件事情問了狐庸。 他表示,諸樊死在了巢國,餘祭被看門人殺死了,這好像是上天都在幫季札得到吳國國君之位。 狐庸回答趙文子,兩任吳王身死是他們自己的命數,跟上天是沒有關係的。上天就算是幫助,幫助的也是現在的吳王,吳國現在百姓歸附、法度有序,就是明證。季札是一位賢明有度的人,雖然他應該享有吳國,但是也不會接受的。 事情的發展也確實是這樣,但是三十五年的‘兄終弟及’,最終卻沒有換來季札坐上吳王之位。 在嫡長子繼承製盛行的當時,他的後續影響也是極壞的。 餘昧的兒子吳王僚當上了吳國國君,可是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卻是心裡不平衡了。 兄終弟及都是為了季札當上吳國君主,既然季札不願接受,那麼這吳王的位子就該由諸樊的兒子,也就是公子光來繼承。 反正公子光和相當的一部分人都是如此想的,由此引發了之後吳國的一場動盪,但此為後話,稍後再提。 由此可見,一件事情的初衷可能是極好的,但隨著事情的發展,可能就會產生完全不在意料之內的影響和後果。 尤其是這個初衷,在相當程度上是不是與當時的時代特點有所出入,一個人或者是幾個人、少數人的努力與廣大的基礎相違背。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