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周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3章 機會,帝王系統之明末爭霸,醉周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畢竟皇太極無論如何想不到盧象升有膽子學他繞道蒙古沿途搶掠進攻盛京。

但是這話可不能說出去,否則十分動搖軍心。

於是祖大壽只好編造個理由,“寧錦防線實為一體,任何一個地方失守都會導致整個防線崩潰,你忘記了大淩河是怎麼失手的,就是這些女真韃子用他們最善圍點打援戰術,這才導致援兵來的路上遭遇埋伏,全軍覆沒。若是此次韃子在援兵來路上設伏,不但起不到增援的作用,反而徒自損耗兵力,此舉斷然不可取!”

吳襄這才猛然的一驚,頓時響起了六年前,皇太極攻打大淩河,當時自己和副總兵宋偉率錦州兵六千前來救,被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率軍擊敗。

後來皇太極和多鐸親率兩百士兵把他們的六千兵馬殺的是大敗而逃,自己的救援就算失敗了。

後來當時任督師的孫承宗力薦舉人出身的監軍道張春掛帥,組成四萬人的明軍前去救援,吳襄自己也在其中。

可就是這麼多的明軍,在距大淩河城十五里處時,與早就埋伏好的金兵相遇。

這張春的確是個將才,他早就想好了要和韃子騎兵交戰,為了扼制騎兵,動用了許多戰車,戰車上配有火器,雙方交戰開始,八旗兵吃了些虧,不少士兵死在戰車之下,見取得了小勝,戰車繼續緩慢前進。

可誰知道這都是皇太極的策略,皇太極早就已經擁有了威力無比的紅衣大炮,此時正橫於大道中間,恭候著明軍的到來。

待張春軍進入射程,二十門大炮先後發射,明軍引以為傲的戰車陣當時就被給炸亂了,皇太極在此時率領騎兵衝了上去,明軍被殺得節節後退。

張春見勢不好,見風勢向東,便使用火攻,火勢兇猛,撲向金兵,金兵被大火逼了回來,雖然暫時抑制住攻勢,但是明軍已經兵敗如山倒,張春想扼制潰逃,可是毫無作用,所有的明軍早就在往後潰逃,逼不得已,他自己也別這些士兵卷著潰逃。

可萬萬令他想不到的是,皇太極智謀如狐,早已在明軍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伏兵,潰逃的明軍們遇到伏兵,大都放棄抵抗選擇了投降。

就這樣四萬人的救援戰的結果是,在路上張春和他的三十餘名將領被生擒,士兵投降者不計其數,剩餘的口潰逃了,僅有總兵吳襄和宋偉所率數十人僥倖逃歸。

吳襄想到這裡不寒而慄,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這些年或許是安逸了,怎麼就忘了這個教訓了。

“可是總兵,咱們在錦州的兵力不足,若是跟韃子這般損耗下去錦州就保不住了呀!”吳襄雖然想到了增援的失敗行,但是要求增兵的意見還是最強烈的,因為錦州城外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多士兵,足以估計是皇太極鐵定了決心要攻下錦州。

“韃子雖多,但是此刻敵情不明,我等絕不能自亂陣腳,你們要記住,錦州城內還有近兩萬士兵和再不濟還有百姓,韃子只不過四五人的軍隊,咱們只要不出城迎戰,就足以守得住城池。

而且本督臣料定皇太極絕對不能在此拖延太多時間。

命令所有人必須嚴守崗位,無論清軍如何挑釁,不得私自出戰,否則軍法處置,記住我們錦州城上二十門紅衣大炮可不是擺設!”祖大壽斬釘截鐵的說道。

吳襄不知道,祖大壽哪來的這麼信心,雖然是親戚,但是自己過去只是借住他的官位和家族的聲望,至於戰事方面,祖大壽一直是守城有名,真刀真槍和韃子野外交戰,是沒見過幾次。

雖然祖大壽以前經常吹噓他跟隨袁崇煥的時候,野外和八旗兵交戰是多麼的英勇。

看到祖大壽堅定的神情,熟悉他的吳襄很明白祖大壽是動了真格的了,但是有一點令吳襄感到奇怪,祖大壽並不是個慷慨報國的人。

否則也不會心虛到去見崇禎都不敢,而且據自己瞭解,自己的這個大舅子,並不想其他讀書人一樣,對明王朝十分忠誠。

他對明王朝的忠誠其實更多的來自於對他之前的上司袁崇煥個人魅力的崇拜,袁崇煥被東廠緝拿最後離開的時候,曾經囑咐過不願意離開的祖大壽,無論如何要守住寧錦防線,這是袁崇煥的心血!

所以這也是祖大壽為什麼害怕東廠錦衣衛的原因,這也是在袁崇煥離開後,祖大壽投降皇太極又帶領隊伍反正投降崇禎的原因!

在他看來忠於袁督師臨終的囑託比忠於皇帝對他來說更值得他去堅持。

等到祖大壽離去後,吳襄看著戰場上殺氣沖天,不斷在炮火下死亡的八旗士兵,沒來由的嘆了口氣。

看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龍之路

快樂一點

諸天打手系統

喜馬拉雅蛋

絕佳嫡妻

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