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章 宣德爐、雞缸杯、十美,偽裝成隱士高人,清蟬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培風根本不知道水下墓室的正棺槨的左側,竟還有一層隱秘的壁龕。
先前他下來時很匆忙,根本沒有仔細搜尋。
不過正好,借考古研究所的手來挖掘寶藏,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就行了。
壁龕只有小小的一條縫隙,燈光照進去能反射出光彩,依稀能看到銅繡、亮瓷以及書畫卷軸的模樣。
這絕對要比先前外面散落的書畫要寶貴的多。只看張立旺教授的表情就能看出他的驚喜。
張立旺教授這樣專心考古研究的人一般心裡都藏不住事!
“準備好考古工具,小心發掘壁龕,我們可能在見證一段消逝的明朝歷史。”張立旺教心中已有一個猜測年代,他現在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恨不得抱著培風轉圈圈。
“我的老天,教授,教授,這……這好像是宣德爐吧,輕微銅繡,遍佈黃銅,爐身形制規整,還帶有底座,精純美質,太美了!”
“這應該不是吧,顏色黝黯,這數十個爐子呢,色澤都不一樣,要都是宣德爐,那不可能。總共現今博物館存世都沒有這麼多,應該不全是正品,後世仿造的也有不少。”
“咦,銅質精良,入手沉甸。底書有‘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史書記載,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曾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教授,你快來辨真偽啊……”
考古隊員爭論不休,張立旺教授見壁龕的空心磚一點點移開,讓考古人員架好高科技裝置跟蹤拍攝,這些都是要備案存檔的。
他帶上專用手套,給培風也發了一雙,雙手摩挲著銅爐,室內湖光反射的絲絲光線有些昏暗,在一定強度考古燈光的照耀下,第一批銅爐出土。
“宣德爐,這應該是真正的宣德爐啊,極品銅香爐,有生之年能親眼看到如此多的宣德爐面世,人生無憾。大家來看,宣德爐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因為明爐重韻味,不管是整體或者細部的設計,都耐人尋味。包漿溫潤,寶氣內蘊,長時不變。”
張立旺教授揉著眼鏡,認真檢視款式和篆刻,像得了什麼好寶貝一樣,摩挲著一尊略帶茄皮紫色的銅香爐激動不已。
“舊說宣德爐有五色,分別為佛經紙,慄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第一。但經過史書考證,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約有四十多種色澤,像這個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這個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比硃砂還鮮紅的斑,叫硃紅斑……”
張立旺教授如數家珍,培風是心花怒放,連真品宣德爐都在這出土了,這對於東籬下真是個天大的寶藏啊!
“宣德三年,三千座極品銅香爐出窯,如今歷經近六百年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世所罕見,每一尊都是國寶。董小宛丈夫文人騷客的冒襄曾言‘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雲隱躍窮雕磨。’稱頌描述宣德爐,簡直太美了……”
張立旺教授似乎回到了教室內,為眾學生上課。
此時,壁龕裡邊的瓷器顯露出真容,再次讓教授激動起來,他考古幾十年,就屬今天收穫的驚喜最多。
“這……這是明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啊,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雞缸杯因其杯形狀如缸,主紋飾為雞石,故名。你們看,它們的外壁以牡丹湖石和蘭草湖石將畫面分成兩組,子母雞兩群,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情趣盎然。底以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楷款……”
培風聽得倒是津津有味,他自然知道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價值連城,新世紀有富豪以2.8億港元在拍賣會場一擲千萬金,這完全是國寶中的國寶。
假如說先前的宣德爐真品一尊上百萬,這個就比宣德爐多數百倍的金錢價值,而且有價無市,因為真品太少了,要知道這可屬於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價值連城,千金難買!
“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寧存成窯,不苟富貴。’成化官窯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見一斑。尤其是這明成化鬥彩雞缸杯被譽為‘神品’。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咱們這次可是大發現啊!”
張立旺現在完全已經陷入對考古學的醉心熱愛之中,涉及到專業考古知識,滔滔不絕,哪還有先前的穩重。
不過,怪只能怪東籬下這批水下寶藏價值太大了,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