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辛秘,戰國大司馬,賤宗首席弟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幾乎全境,甚至於,就連齊國也不敢面對如此的趙國,派來使者說項,希望趙國保留中山國想來這是齊國最後的底線。

考慮到趙國暫時沒有能力徹底吞併整個中山,又考慮到齊國的底線,趙主父最後同意了,允許中山國依舊存在,並且扶持了一名叫做尚的中山王子嗣作為傀儡。

於是趙國與齊國的戰爭,最終並沒有打起來。

“當時我想,趙何尚年幼,可由肥義輔佐,儘早參與處理國事,分擔我的辛苦,而我則能專心致志為我趙國開闢疆土……”趙主父解釋著他當年決定傳位於趙何的想法。

原來如此。

蒙仲聞言恍然大悟。

然而有件事,趙主父卻沒有告訴蒙仲,那就是他後悔了。

是的,後悔於冊立趙何為太子,後悔於將王位傳給趙何。

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對韓氏、趙章母子的愧疚。

其二,趙章漸漸長大後,愈發地健壯而勇武,無論是容貌、神態還是『性』格,都酷似趙主父年輕的時候,反觀新君趙何,卻長得瘦弱,『性』格也懦弱。

於是,趙主父再次漸漸喜愛趙章,而不喜愛次子趙何。

至於第三點,那就是國內臣子的立場。

在曾幾何時,趙國是完完全全圍繞著趙雍的,國內所有貴族、臣子皆聽命於趙雍,但當新君繼位後,趙雍變成了趙主父,國人對這位趙主父的忠誠,或者擁護力就漸漸削弱了很大一部分人開始圍繞新君趙何。

包括趙主父最信任的國相肥義。

倘若此時趙雍已經年邁,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那還則罷了,可偏偏這位趙主父還身強力壯,甚至心中還有使趙國稱霸中原的雄心壯志,在這種情況下,他如何能接受自己逐漸失去權柄呢?

比如前一陣子在沙丘行宮時,當趙將許鈞在談及蒙仲等人時則下意識地說道:“尤其是您看重的蒙仲,他的年紀與君上相仿,日後說不定會成為輔佐君上的重臣。”

這豈非就是趙主父正逐漸失去權柄的例子麼?

雖然趙主父當時笑眯眯地毫無表示,但心中卻很不是滋味。

兩日後,趙主父帶著蒙仲等人巡遊中山國的全境,每到一地,便叫人將榜文立於城內,宣佈這片土地日後歸趙國所有,而城池內外的中山國人,則至此成為趙人。

就跟宋國攻伐滕國時一樣,趙國攻伐中山國,其實也讓許多中山國人視趙人為仇寇,但兩者有區別的是,趙國是“出師有名”,並且,趙國為了安撫中山國的國人,推出了不少有利於中山狄人的政策,比如田邑免稅方面的優厚待遇。

再加上趙國的國相肥義本身就是出自白狄,與中山的狄人是同一個祖宗,因此,結合這種種,中山狄人對趙國的反抗日漸消退。

期間,親眼目睹趙國安撫中山國人的蒙仲,將這件事記載了三封竹簡上,分別託人送給莊子、孟子以及他義兄惠盎手中。

大約四個月後,他才陸陸續續地收到了莊子、孟子以及他義兄惠盎的回信。

莊子的回信最言簡意賅,只有一句話:此即內聖外王之道!

而孟子的回信則字數較多,他表示,趙國的舉措,即對外施行王道、對內施行仁政,這即是能使國家變得強盛的方法。

總結來說,莊子與孟子對趙國攻伐中山、以及安撫中山國人的評價,十分接近,以至於蒙仲很好奇這兩位聖賢是不是私下交流過。

還別說,當蒙仲不在宋國的這段時間,莊子與孟子還真沒少交流,他二人藉助書信往來,相互噴地不亦說乎,以至於宋國的景亳,以及鄒國,專門給這兩位增派了送信的驛卒,便於這兩位“交流學術”。

至於義兄惠盎的回信,他則表示蒙仲的這封信來得很及時,並且他已借趙國的舉措,說服宋王偃對滕國如今應該稱作滕邑施行仁政,無分宋人與滕人,皆一視同仁。

值得一提的是,在蒙仲跟隨趙主父巡遊中山國的期間,他亦結識一名願意加入趙國、成為趙人的中山國人。

與其他祖輩出身戎狄的中山國人不同,這位與蒙仲年紀相仿的少年,其祖上據說乃是魏國的將領樂羊。

唔,這名少年,就叫做樂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繼承帝位?

人間執念

乘龍御天

芝麻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