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關山月,大唐不良人,庚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
“總管,你念的詩我從未聽過,是總管所作嗎?”
一個溫和而淳厚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聲音很好聽,只是略帶邊地口音。
蘇大為頭也不回的道:“不是說不讓你們跟來的嗎?”
“呃,屬下擔心總管,故此出來看看,還請總管莫怪。”
說話的乃是李博。
他與蘇大為名為下屬,實為家臣。
不光李客拜蘇大為為師,李博全家也一直住在蘇大為家的宅子裡,交情自然分外不同。
蘇大為沉默了一下,方才開口道:“這首詩不是我作的,是一位叫王昌齡的詩人。”
“王昌齡?”
李博微褐的眼睛微微一眯,心中卻暗道:能作出此等詩來的,必有軍旅經歷,而且名氣不會小,怎麼從未聽過此人。
他隨即又想到:此必是總管假借託名。
實際上跟著蘇大為這麼久,經常能從蘇大為的嘴裡聽到一些驚奇的話語。
有時是腦洞,想法天馬行空。
有時,卻是一兩句詩,雖不全,卻都是能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
唯一令李博奇怪的是,這些詩的風格和心境截然不同,如果是同一個人寫的,那可就太厲害了。
可要說不是蘇大為作的,卻也未曾在別處聽過這些詩句。
李博本人飽覽群經,見識不凡,幾番推敲後,便認定是蘇大為藉故託詞,想要藏拙。
“錐立囊中,其利自現,總管的才華,掩藏不住的。”
他心中暗暗想著。
至於蘇大為為何明明有詩才,卻要故意說成是別人所作,原因他卻想不出。
“王昌齡出自太原王氏,自幼聰穎,曾赴河隴,出玉門,見識過邊塞風光,所以才能作這等雄渾詩作。”
李博聽得入神,下意識問:“世間竟有此等人物,卻不知總管如何識得此人?”
“呃……”
蘇大為舌頭一突,想了想道:“我與駱賓王、盧照鄰等人有舊,所以認識。”
見鬼了,就隨口一說,沒想到李博會刨根問底。
王昌齡還得幾十年後再出世,再問下去,只怕就對不上了。
“不說這個了,你且去,讓我靜一靜。”
蘇大為仰頭看著月色,臉上流露出一絲悵然之色。
李博卻沒走,他轉頭看了看不遠處營帳巡守的兵卒,還有匆匆離去的薛仁貴等人,小聲道:“總管是想聶蘇小娘子了?”
蘇大為不答。
看著月光,想著離家已經快一年了。
從麟德元年,到如今麟德二年。
說不想,那是假的。
才剛成婚,還未盡享魚水之歡,天子一道旨,便披甲上陣。
相思相望不相見。
此情最是斷人腸。
平日裡忙於軍務,沒有一刻停歇,唯有到此刻,突然鬆懈下來,萬般思念湧上心頭。
難以自抑。
“總管,依你看,這仗還要打多久?”
“打多久?”
蘇大為低頭看向他。
“若按當年文成公主的路線,過了大非川,還有烏海,有那錄驛、暖泉、烈謨海、過海、巴顏喀拉山,渡犛牛河,經玉樹,過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再過羊八井,方到邏些。”
蘇大為苦笑一聲:“你說還要多久?”
“這……”
李博先是一愕,繼爾也是苦笑起來:“不光總管思念家人,我這心裡,也想念客兒了。”
“同是天涯淪落人。”
“咦,總管又是一句經典之語,不知此句出自……”
“別問了,讓我安靜一會吧。”
蘇大為哭笑不得的道:“真的,我想靜靜,大非川的仗是打完了,但烏海的仗,才剛開始,此去不到百里,便是吐蕃人的烏海防線,吐蕃大相祿東贊,擁兵十五萬,坐鎮烏海。雪谷的戰報,最快明日可能就會送到他的帳前。我們,鬆懈不得啊……”
李博臉色一肅,叉手道:“總管明見萬里。”
蘇大為看了看他,忽然想起李博久歷邊外,對吐蕃和西域之事,只怕比自己還要熟悉許多。
不由失笑道:“你是怕我沉溺於方才的情緒裡,故意引我說話的吧?”
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