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5章 出乎預料,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外的物資依然得走海運。
因為大部分物資送往卡拉港,所以巴鐵當局無路如何都得以伊堡為重,而且沒有任何的商量餘地。
此外,西北鐵路的戰略價值就擺在那,肯定是敵方重點打擊目標,也就需要投入大量兵力來保護這條鐵路。
如此一來,就更加得以本土北部地區為重。
不過,這只是擺到檯面上的理由。
在根本上,依然是利益之爭。
前面就提到過,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特別是在東方集團的地位,巴鐵當局不希望過分的削弱梵羅國。
為此,在針對梵羅國的作戰行動當中,巴鐵自然會有所保留。
正是如此,過去擬定的針對梵羅國的戰略計劃,前期都是抵擋梵軍的進攻,在穩住戰線之後發起反攻,而反攻的最終目的只是奪回被梵羅國控制的克邦南部地區,然後就得坐下來跟梵羅國談判。
就算爆發全球大戰,也要在佔領克邦南部地區之後轉攻為守。
理由就是,需要花時間完成戰爭動員,而在此之前,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攻佔與控制梵羅國的其他地區。很明顯,按照巴鐵當局的盤算,如果大戰在完成動員之前結束,自然是再好不過,哪怕到時候戰爭還沒結束,也可以另想辦法。拖上幾個月,甚至一年多,總比立即發動戰略進攻好得多。
只要搞明白這一點,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在頂住梵軍的進攻,穩住戰線後,巴軍沒有立即發起反擊了。
當然,巴鐵當局給出的理由卻是,正在按計劃為攻打克邦南部地區做準備。
此外,巴鐵當局一直要求帝國派遣第三十三步兵師參戰,卻沒動用第二十四機步師,也與此有關。
第三十三步兵師是山地部隊,在得到加強之前更擅長在山地作戰,在平原地區反到沒有多少用武之地。相對的,第二十四機步師是貨真價實的重灌部隊,設想的戰場就是梵羅國的西北地區。
出動前者,肯定是針對克邦南部地區,而出動後者,那就是衝著德城去的。
涉及到國家核心利益的政治矛盾,丁鎮南等將領沒有發言權。
只是,僅僅就軍事問題而言,成立聯合司令部,整合與統一指揮體系,確實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
派李天凌過來,也算是一步妙棋。
關鍵就是,在南方次大陸戰場上,帝國空軍的地位不可替代。
雖然巴鐵也有一支規模不小,戰鬥力也相當強悍的空中力量,但是跟梵羅空軍相比,明顯差了一大截。
打造一支現代化空軍需要的投入,遠遠超過巴鐵的承受能力。
加入東方集團之前,巴鐵空軍擁有大約600架作戰飛機,梵羅空軍在同一時期擁有的作戰飛機在1500架左右,雙方的兵力對比為2.5比1。到大戰爆發之前,巴鐵空軍的作戰飛機還不到350架,而梵羅空軍的作戰飛機則達到了2100架,兵力對比超過了6比1。由此也不難看出,巴鐵空軍的作戰飛機不管是在絕對數量,還是在相對數量方面,在加入東方集團之後都在降低。
雖然憑藉效能先進的新式戰鬥機,比如從梁夏帝國購買的“戰-10AP”,巴鐵空軍保持了相當強悍的戰鬥力,但是有效的規模,意味著在大規模戰爭當中,巴鐵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肯定非常有限。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簡單的說,巴鐵空軍肯定能夠堅持到聯軍大舉介入之時。
其實,在加入東方集團之後,巴鐵打造空中力量的理論基礎,也就只是應付大戰初期的突然襲擊。只要能頂住敵人的第一輪猛攻,隨著聯軍的空中力量到達,巴鐵空軍就能退居二線了。
按照相關計劃,聯軍的空中力量能在1個月內參戰。
當然,實際上要不了這麼久。
在大戰爆發的當天,帝國空軍的戰鬥機就參加了保衛伊堡與卡拉港等大城市的戰鬥,還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打到現在,帝國空軍已經是貨真價實的頂樑柱。
這麼說不是在貶低巴鐵空軍,而是巴鐵空軍的規模實在是太小了,因此大部分作戰任務都落到了帝國空軍身上。
不說別的,帝國空軍部署在巴鐵西北的作戰飛機已經超過了1000架,只是在白沙瓦基地就有400架。還有數百架重型戰鬥機部署在帝國本土西北,至於部署在後方的轟炸機,那就更多了。
顯然,在聯軍航空兵總司令的人選問題上,巴鐵當局不會有任何異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