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2章 搶先攻擊,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時間敏感性,也就是常說的時效性,再遠也沒有意義。
只是,FA-18D根本就不是隱身飛機。如果是在中高空飛行,那麼在很遠之外就會被敵人的預警機與防空戰艦發現,然後遭到戰鬥機攔截,或者是遭到防空導彈攻擊,同樣無法突破艦隊防空網。
針對這個問題,除了要在戰術上取巧之外,還要在技術上下功夫。
按照安排,這些FA-18D在到達偵察海域之後,都降低到超低空,儘量把飛行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這個高度,已經處於防空戰艦的探測盲區。
即便是預警機,對超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也不會遠到哪裡去,通常在300千米左右,而且受到海面反射產生的干擾,識別與鎖定距離都在200千米以內。如果天氣太糟糕,還會進一步縮短。
不過,這不是關鍵所在。
每架FA-18D掛了兩具任務吊艙,其中的一具搭載的是光學偵察裝置,另外一具是電子對抗吊艙。
該吊艙內,有一套完整的電子偵察與對抗裝置。
關鍵還有,這套裝置不但能探測到防空戰艦搭載的對空搜尋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對預警機也一樣。
其實,這就是一部雷達告警裝置。
依靠這套裝置,偵察機能及時知道是否被敵人發現,並且在遭到攻擊之前進行規避。
此外,還能夠根據截獲的無線電訊號,對敵人的探測平臺做出大致判斷,比如是不是防空巡洋艦。
要說的話,被動探測本身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偵察手段。
其實,就是靠這種偵察吊艙,那架FA-18D才及時的發現預警機,並且沿著預警機的探測邊緣滲透了梁夏艦隊的防空圈,在繼續向西南方向飛行的時候,遇到了那艘“青州”級防空巡洋艦。
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
“青州”級是梁夏海軍,乃至全球最先進的防空巡洋艦,跟紐蘭海軍的“提康”級旗鼓相當,準確說還要強大一些,主要是採用了全新的艦體,而不是像“提康”級那樣,用驅逐艦的艦體湊合。
關鍵就是,“青州”級的數量並不多。
在大戰爆發前,服役的也才20多艘,全都編在航母戰鬥群裡面,負責為航母提供直接掩護。
也就是說,在那艘“青州”級附近肯定有一艘航母。
用防空巡洋艦引開敵人的偵察機?
顯然是想多了。
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的指揮官再是厲害,也沒法未卜先知,也就是提前知道有偵察機在朝這邊飛來。
再說,如果真知道,那就更不應該把防空巡洋艦支走了。
在艦隊防空作戰中,像“青州”級這類防空巡洋艦,擁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不止是配備了先進的雷達,以及強大的防空導彈,還跟完善的指揮系統有關,也只有防空巡洋艦能夠有效的指揮艦隊防空作戰。
其實,在防空巡洋艦大型化之後,航母就不再指揮防空作戰。
正是如此,在收到報告之後,斯塔克沒有耽擱,立即就下達命令,取消第二輪偵察,準確說是讓第二批偵察機暫時留下,首先讓執行攻擊任務的艦載機,以及護航戰鬥機做好起飛準備。
因為在擬定計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斯塔克做的調整,並沒打亂航空部門的作戰安排。
需要做的,也就只是把執行偵察任務的FA-18D拖到飛行甲板的後面,然後讓停在待命區與機庫裡的A-6D與F-14B加油裝彈,並且按最高出擊強度的順序,在飛行甲板上面排好隊伍。
這套作業,至少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
主要就是,A-6D與F-14B是重型艦載機,加油與裝彈需要大量時間,而“尼茲”級上總共才6座綜合補給站。
要說的話,這也是“尼茲”級的頭號缺陷。
因為基礎設計是來自“紐蘭”級,而且紐蘭海軍缺乏使用航母的經驗,所以在“尼茲”級上,只配備了6座綜合補給站,一次只能夠為6架艦載機服務,而且位於降落區的兩座還受到限制。
等到“尼茲”級開工建造後,紐蘭海軍才發現這個問題。
準確的說,其實是獲得了梁夏海軍“薛遠征”級超級航母的一些情報,得知該航母的綜合補給站由“陳炳勳”級的6座,增加到9座,而且從第二批次開始,在右舷的艦島前後各增添了一個露天維護區,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夠用來為艦載機進行補給作業,從而讓補給戰達到11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