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7章 戰略要地,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推遲20年,所以最後一期工程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工!
從軍事的角度,或者說站在帝國陸軍的立場上,其實不希望修建這條幹線鐵路。
按照帝國軍方做的戰略規劃,一條幹線鐵路就夠了,哪怕在反攻階段依然需要藉助海軍幫助。
其實,在打通海運航線之前,也不會發動戰略反攻。
換種方式來說,等到東方集團有能力發動戰略反攻,也肯定早就奪取了制海權,不用擔心海運的問題。
站在經濟建設的角度上,這條鐵路的價值其實更加巨大。
如果沒有第二幹線鐵路,就絕對沒有現在的駱沙聯邦共和國!
其實,也就是在駱沙聯邦共和國的堅持下,才有了第二幹線鐵路,就連相關的資金也是由駱沙聯邦共和國自行籌集。
這條鐵路其實是駱沙聯邦走向獨立自主的標誌。
修建這條鐵路之前,戰後30年,駱沙聯邦共和國在各個方面都高度依賴帝國,做什麼事情都要看帝國當局的臉色。
等到經濟發展起來之後,駱沙聯邦共和國逐漸擺脫對帝國的依賴。
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翅膀長硬了。
其實,這也是波伊戰爭後的事情。
在帝國當局明確表示了反對,後來也只是預設,並沒有贊同的情況下,駱沙聯邦共和國當局依然自籌資金,動工修建了第二幹線鐵路,既是為了推動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自身實力壯大的表現。
當然,這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在東方集團內,東駱沙的工業規模與經濟總量,均排在第二,超過除梁夏帝國之外的其他所有成員國。
實力增強之後,自然想獲得匹配的話語權。
由此不難看出,阿斯特拉罕有更加重大的戰略價值,而且也很有可能是西陸集團的首要攻佔目標。
佔加拉距離阿斯特拉罕只有300千米!
這個距離,恰好在武裝直升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此外,從佔加拉往西大約400千米就是伏爾加格勒。
雖然這個距離稍微遠了一點,超過了武裝直升機的作戰半徑,但是防禦作戰時,也不可能在第一線抵擋敵人的裝甲洪流。
再說,還可以透過前線野戰機場擴大作戰半徑。
可見,佔加拉的位置確實是得天獨厚。
也不是說沒有問題。
頭號問題就是交通。
除了由帝國陸軍出資修建的,從薩拉托夫那邊連過來的一條支線鐵路之外,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條砂石公路。
因為鐵路沿途有幾條隧道與幾座橋樑,還經常發生地質災害,所以總體上,根本就不要指望地面運輸。
正是如此,長期以來部署在佔加拉的,其實是陸航的一個突擊旅。
其實,在陸軍進駐之前,這裡是一座空軍前沿機場。
即便到了現在,也承擔著為空軍前線航空兵提供支援的使命,保留了2條能夠供作戰飛機起降的跑道。
正是如此,物資裝置主要靠空運。
讓佔加拉重新發揮作用,並且受到重視的,其實是從阿斯特拉罕連透過來,陸軍出資修建的輸油管道。
這條深埋管道,每天最多能輸送2500噸燃油。
如果按照每天出動2個架次計算,這些燃油能支援250架空軍的戰術飛機,或者支援陸軍的500架直升機。
因為不可能一直保持這麼高的出動率,加上能透過空運獲得補給,所以實際可部署的兵力要更多一些。
正是如此,佔加拉基地成為了帝國陸軍航空兵在該方向的大本營。
在過去的20來天裡面,進駐佔加拉基地的陸航部隊就有3個旅,其中的武裝直升機就超過了100架。
其中就有廉明陽的突擊大隊。
這支率先換裝“直-10A”的突擊大隊,也是西北戰區的陸航王牌部隊,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不然的話,不會將其從波沙灣調回佔加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