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3章 空中霸王,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球第一種寬機體,而且運載能力達到150噸的戰略運輸機,“運-10A”是當之無愧的空中霸王。
不要說中型戰鬥機,就連重型戰鬥機,在她面前都是小不點。
這4架運輸機,運載了2個戰鬥機中隊的全部保障裝置物資,以及數百名地勤人員。
正是依靠戰略運輸機的強大運載能力,帝國空軍才成了全球空軍,擁有了向全球任何一處地點投送軍事力量的能力。
早在莫薩危機時期,戰略空運的巨大軍事價值就得到帝國空軍的承認。
在那幾個月裡,如果沒有規模龐大的運輸機群,帝國軍隊肯定會因為保障不濟,不得不放棄東莫薩城。
只是,與“戰-11”一樣,戰略運輸機實在是太貴了。
迄今為止,“運-10A”的裝備量不到100架。在帝國空軍當中,50噸級的“運-11”系列卻多達600架。
此外,戰略運輸機對機場的要求也非常高。
“運-10A”在滿載的情況下,需要長達2500米的硬質跑道,而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不到10%的機場擁有如此長的跑道。相對的,“運-9”這樣的戰術運輸機,能在不到1000米長的軟質跑道上起降。
正是如此,早在10多年前,帝國空軍就提出,要研製一種能夠適應各種場合的大型運輸機。
簡單的說,就是能運載最重與最大的陸戰裝備,具備戰術運輸機的適應性,能在包括野戰機場在內的,任何一條長度不低於1000米,只做了簡單清理的跑道上滿載降落,並且在空載的情況下重新起飛。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戰略運輸機的運載能力與戰術運輸機的戰術靈活性。
這些要求,不是一般高。
結果就是,努力了10多年,第一架全尺寸的樣機至今都還沒有製造出來,預計最快能夠在明年下線。
不可否認的是,規模龐大的運輸機才是帝國空軍的脊樑。
在“運-10A”機群后方,還有2架“油-29A”大型加油機,1架“指-6C”空中預警指揮機與1架“偵-29C”電子偵察機。
這三種支援飛機都採用“C-29”民航客機的機體。
因為不需要到前線執行任務,在戰線後方數百千米之外活動,所以帝國空軍沒有專門設計與製造支援飛機平臺。
採用民航客機,能夠大幅度降低日常使用維護費用。
如果說運輸機撐起了帝國空軍的脊樑,那麼加油機、預警指揮機與電子偵察機,就是戰鬥力的催化劑。
正是有了這些支援飛機,帝國空軍才成了一個整體,戰鬥效率成倍的提高。
在最後壓軸登場的,才是帝國空軍的絕對主力。
沒錯,就是戰略轟炸機!
首先是4架“轟-9D”重型轟炸機。
這是帝國空軍主力轟炸機中,機齡最老的一種,已經在帝國空軍服役30多年,在波伊戰爭期間就是絕對主力。
在那場讓帝國軍隊鎩羽而歸的戰爭中,總共損失211架“轟-9”,其中143架是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擊落。
“轟-9”也由此成為大戰後,在戰鬥損失最多的戰略轟炸機。
只是,帝國空軍沒有放棄這種已經服役了30多年的轟炸機,還繼續進行改進,提高其作戰效率。
關鍵就是,“轟-9”的可靠性極高,而且擁有高達35噸的載彈量。
雖然在以防空導彈為主的現代化防空系統面前,“轟-9”再也無法像波伊戰爭那樣,幾十架組成一支編隊,飛到目標上空投下數百噸,甚至上千噸炸彈,採用亂炸一氣的方式徹底摧毀目標,但是憑藉強大的載彈能力,超過1萬千米的航程,再使用射程達到1500千米的巡航導彈,“轟-9”依然有巨大價值。
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轟-9”的作戰效費比遠遠超過了後來研製的各種轟炸機。
接著是4架外形優美的“轟-10A”型可變後掠翼戰略轟炸機。
雖然是全世界第一採用可變後掠翼佈局的戰略轟炸機,但是嚴格說起來,“轟-10A”算不上優秀的轟炸機。
這種轟炸機是超低空突防戰術的產物。
最初,帝國空軍對這種能夠在50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1.1馬赫持續飛行,從而突破敵方防空網的戰略轟炸機抱以厚望,準備採購數百架,以取代包括“轟-9”在內的所有戰略轟炸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