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2章 新軍事學,帝國爭霸,閃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支撐大規模進攻行動,即便是維持和平時期的全球存在都非常困難。
正是如此,在上升成為帝國的總體軍事戰略的時候,丁鎮南提出,針對不同的假想敵採取不同的戰略方針。
對付以迢曼帝國為首的西陸集團,自然是速戰速決。
道理也很簡單,對付西陸集團以地面戰爭為主,由陸軍與空軍打主力。陸軍與空軍在和平時期的戰備水平,以及在戰爭爆發之後的動員速度都遠在海軍之上,因此有能力迅速擊敗主要敵人。
其實,這個觀點在幾十年前就出現了。
當時,駱沙聯邦試圖透過閃擊戰擊敗迢曼帝國,要不是梁夏帝國及時出兵,恐怕迢曼帝國已經完蛋了。
駱沙聯邦沒能火速擊敗迢曼帝國,不是軍事理論有問題,是實力不夠。
丁鎮南提出的軍事理論,跟“閃擊戰”有天壤之別。
說得直接一點,閃擊戰是以地面進攻為主,對敵國實現軍事佔領達到戰勝敵人,並且結束戰爭的目的,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地面部隊,消耗很多的戰爭物資,並且得承受極為巨大的傷亡與損失。
關鍵還有,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當初,駱沙聯邦計劃用一年之間擊敗迢曼帝國。
即便到了戰後,在西陸集團提出的幾套類似的戰略計劃當中,也把攻佔東駱沙的時間設定為一年。
這意味著,無論如何都無法在東方集團完成戰爭動員之前達成進攻的戰略目的。
那麼,閃擊戰必然演變成消耗戰!
正是如此,在第一次軍事改革後,帝國就放棄了“閃擊戰”理論,並著手尋找新的軍事學說。
目的只有一個:解決或者避開“消耗戰”陷阱。
丁鎮南提出的軍事學說,其實主要靠戰略打擊。
也就是說,跟上次大戰時期帝國對付狹夷皇國,以及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打擊迢曼帝國的戰略轟炸差不多。
透過高強度的戰略打擊,徹底摧毀對方的戰爭基礎,實現取得勝利的目的。
其實,丁鎮南搞的不是戰略轟炸,至少跟上次大戰期間的戰略轟炸存在巨大的差別。
在上次大戰中,戰略轟炸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
轟炸目標,不僅僅是軍事設施與工業設施,還包括民用設施,在很多時候甚至直接針對民用目標。
比如在轟炸狹夷皇國的時候,帝國陸軍航空兵就多次轟炸居民區。
當然,不是說這種轟炸方式無法達到戰爭目的。
至少從上次大戰的結果來看,大規模的戰略轟炸確實是打垮敵人,並且取得戰爭勝利的有效手段。
像這種不區分目標性質的大規模轟炸,存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即耗費太大。
在針對大型工業城市這類目標的時候,往往需要出動數百架,甚至是上千架轟炸機,一次投擲數千噸炸彈,才能達到有限的目的。如果算上消耗的燃油,以及被擊落的轟炸機,就完全沒有效費比可言了。
當然,還必須考慮人員傷亡。
一架轟炸機多的話有十幾名機組成員,少的也有好幾人,而且被擊落之後,機組成員倖存的機率極低。
就算成功跳傘,也多半會落在敵控區,然後被敵人抓獲。
此外就是,大規模戰略轟炸,必然導致大量的平民傷亡,然後將不可避免的要面對輿論壓力。
在波伊戰爭中,帝國空軍就因為轟炸城市,遭到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只有在全面戰爭,而且是在完成了戰爭動員之後,才能夠施行這種規模戰略轟炸。
在上次大戰中,這一點體現得非常的明確。
比如在完成戰爭動員前,針對狹夷皇國的戰略轟炸,其實都是在小打小鬧,基本上沒有形成規模,在最初的小半年裡面,還是以雙發的中型轟炸機為主,到了後期才讓重型轟炸機登場。
在西大陸戰場那邊也是如此。
當時,紐蘭聯邦在正式參戰之前,為布蘭王國提供的援助很有限,因此由布蘭皇家空軍主導的針對迢曼帝國的戰略轟炸,更像是為了振奮軍心士氣所採取的報復行動。哪怕在紐蘭聯邦參戰之後,也因為重型轟炸機不夠多,沒有立即加強轟炸的力度,直到駱沙聯邦即將戰敗才對迢曼帝國發起千機大轟炸。
說得簡單一點,傳統的戰略轟炸,需要在完成戰爭動員的基礎上,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這跟丁鎮南提出的軍事學說恰好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