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章 海上草原,荒野巨星,黃文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漁船停下,吐的稀里嘩啦的劉恆也白著臉出來。
漁船先是經歷驚濤駭浪,後來風浪停歇,再到此地,完全風平浪靜,海流很微弱。
趙雁翎走出操控室,和劉恆站一起朝海里觀望,在三百米開外處是一望無際的馬尾藻。
這看上去只是很普通的馬尾藻,卻連綿不斷的飄滿海域。厚厚的一層馬尾藻鋪在茫茫海面,形成一片獨特的海洋風景---海上草原。
漁夫們放下手頭活計,從各個崗位走到甲板。
船老大望著不遠處的馬尾藻,臉色凝重。
劉恆說:“這裡的馬尾藻直接從海水裡攝取養分,透過分裂成片,以獨立的生長方式蔓延開來。在這裡,各個水層之間的海水幾乎不會發生混合。所以,淺水層的營養物質更新緩慢,靠此為生的浮游生物少之又少,不足其它海域的三分之一。這樣一來,靠進食浮游生物為生的大型魚類和海獸在這裡的淺水層幾乎絕跡。海洋生態科考船隻在海洋深處發現抹香鯨的蹤跡。”
一般來說,這種風平浪靜之地,是渡船的理想之所。但實際上,古往今來許多路過船隻,無意中被厚厚的海藻纏住船身和動力系統,無法脫身。當食物和淡水耗盡,船員便會飢渴而死。
十八世紀,還有謝貝爾帆船不時穿出被困這片海域而死的訊息。幸運的,捱過了冬季,這片海域不再風平浪靜,強烈的洋流把馬尾藻向南捲走,船隻便自動脫困。
船老大說:“在我們葡萄牙語裡,這個地方叫撒加索,意思是葡萄果。因為如果從高處俯瞰,就會發現這裡的海平面比其它地方高出幾十公分,在海上草原的最中心,馬尾藻最厚的地方最多能高出海平面一米,看著像是放在海面的一串葡萄。漁船隻能到這了,再往前,海水裡就有零星的馬尾藻,對船來說太危險了。”
趙雁翎望著馬尾藻海域,看上去和彷彿大海憑空出現一塊陸地,上面生長鬱鬱蔥蔥的草原。
聽說,哥倫布就曾被困於此長達一月。那時大航海時代剛拉開序幕,哥倫布遙遙的看見馬尾藻,還以為發現了印度大陸,等發現是馬尾藻不免大失所望。
葡萄牙人管這裡叫葡萄果,其它地中海沿海國家,叫這裡魔海。
趙雁翎饒有興致,說道:“放小艇,我這就去看看怎麼回事。”
劉恆阻止他:“不忙,等我休息休息,咱們一起去。到了這裡就不怕風浪了,只需要防備船隻和移動草原接觸。在這片海下面,是個海中盆地,可以看作是個巨大的盆,其實並非完全風平浪靜,而是北大西洋環流到了這裡,會在盆中做圓周運動。只有洋流改變時,順時針圓周運動反向轉動,離心力才會把馬尾藻甩出去,被海風吹向北美沿岸。”
既如此,趙雁翎也不急了。他以為劉恆心裡顧忌一些秘密,所以不放心他單槍匹馬進入。
目的地就在眼前,雖然這片海上草原“長了腿”,時隱時現飄忽不定,但船老大說,它的中心點幾乎不變,總是可以找得到。
趙雁翎望著海上草原,分不清是它在動還是船在動。
空氣中,隱隱有股中人慾嘔的腥臭味,從馬尾藻那裡傳來。
到了這邊,漁夫要輪流巡邏,時刻注意船距,每過一會兒就要移動。
吃過晚飯,劉恆休息好,船老大提來一個細腰大肚的銅質玻璃桅燈,燒煤油的。
船老大笑稱:“這是從我爺爺那輩傳下來的桅燈,底座灌滿油能燒很久,你拿去照明用吧。”
趙雁翎見桅燈的銅質貼花考究,玻璃上面擦拭的光亮,但其縫隙和角落難免殘留煤油燃燒的黑痕,看上去果然是個老物件。這東西,如果賣給喜歡舊件的買家手裡,也能值幾個大子兒。
趙雁翎明白,這是船老大感激之前他幫他們逃過一劫,這事涉及船老大的面子,不好直說。
趙雁翎點頭致謝,沒多說什麼。
降下小艇,耶穌嘰哩哇啦的和船老大說了幾句,似乎想和趙雁翎他們一起去看看。
船老大嚴厲的訓了他幾句,這孩子才作罷。
兩人上了小艇,緩緩朝馬尾藻駛去。
越靠近,那股腥臭味就越發的濃郁。這種生態環境其實是不健康的,首先太多馬尾藻聚集在一起,難免會有接觸不到陽光或者無法攝取足夠養分的,這也是為什麼水中養分很少。趙雁翎猜測,這裡的含氧量肯定也不會高到哪去。這種情況下,死去的馬尾藻堆疊在一起,腐爛後漚出的味道就會很大。
桅燈昏黃的光線裡,水友透過旺財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