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沁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章 途中偶遇七獵狗,大明宮謀,地沁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璁被嘉靖帝不明不白的罷免了首輔大臣,他的仕途之心也是完全的死了,儘管當年的一些患難同僚急力勸他留在京城,伺機東山再起,但他仍是執意地要返回故里。

張璁的老家在浙江,此去一路數千裡,現在的張璁也就是平民一個,而他在任時又大刀闊斧地推行田地改革和懲治汙吏,這可是斷了很多人的財路和仕途,誰也不敢保證這些人不會賊心不死的想打擊報復。

桂萼在京城外的十里長亭為張璁擺設餞行酒。

桂萼看張璁這一行老弱婦幼,而且行李也只是幾口掉光了漆的舊箱子,就連趕車的騾馬也是老得象要隨時倒下的樣子,他就止不住眼淚流了下來。

“張兄,你這回去一路數千裡,兇險萬千,怎麼也不請一些護衛或者是鏢師。”桂萼是不能明說張璁得罪的人太多恐遭人報復和暗算。

張璁聽桂萼這樣一說,心裡怎會不明白他所指的險阻是什麼,張璁也只是報以無奈的一笑,“桂首輔見笑了,老哥這一生雖說不算光明磊落,但也是兩袖清風,就是那一點俸銀養著這一大家子人那還有結餘,又怎請得起鏢師護衛。”張璁也只得對桂萼報以尷尬的一笑。

張璁這一笑有著無奈和自嘲。桂萼看得心裡發酸,他忍不住手自然地伸進了衣袖中掏出兩張銀票來,“張兄,這一點銀子你拿著,望能幫襯到張兄一些。”

分別的場景都是悽慘的。張璁喝過桂萼的送行酒後,也是含著眼淚上路了。張璁是不能再耽擱了,否則會影響今天的宿頭。

太陽已快到了頭頂,氣溫也升了起來,人的眼睛看到遠處時也出現了一層光暈。大路上的行人要麼躲在樹蔭下去打尖,要麼進茶館裡去喝涼茶。

張璁一行六輛馬車,有三輛是帶轎頂的,還有一輛無頂的馬車上坐著當年從老家帶出來的傭人,最後的兩輛平板的馬車上堆放著張璁全部的家當。

在騾馬的“呼哧”聲中,六輛馬車走在空曠的大道上,也只有那“吱呀”的木質軲轆聲不離不棄地陪伴著張璁這一家人。

這已是張璁離開京城的第九天了,現在也是在遠離京城的五百里外。驕陽似火,張璁看著那呼哧不停的騾馬,對趕車的把式說“還是找一個地方歇歇,躲過這下午的太陽吧。”張璁也明知這樣會耽誤時間,有可能晚上還要趕一會夜路才能到達宿頭,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趕車的把式早有了停下來休息的念頭,只是沒有得到僱主的許可,也只能頂著這火辣辣的太陽,但那一雙眼睛也是一直的在搜尋著大道兩邊能休息打尖的地方。現在車把式見張璁提起了休息,他生怕張璁反悔式的說道:“張老爺,這周圍沒有農家,也是沒有樹林,雖有幾個樹也是被這農民休息給佔滿了,只是前面一里地處能見有一個道觀,我們就到那道觀裡去打尖吧。”

“這個你看著辦吧,只是不要離大道太遠。”張璁一直都牢記著臨行前桂萼的叮囑,不離大道太遠,也不宿野店。

有了望頭,車把式狠心在拉車的馬屁股上臨空甩了幾鞭子,“啪啪”的響聲在寂靜的大道上炸響,儘管如此那馬車的速度也沒有變快多少。一里多遠,馬車還是很快的走到了盡頭。

張璁在家人的攙扶著走下馬時的時候,他這時才看到自己來的這座道觀卻是一個“二郎神廟”。張璁此時心中隱隱有一種感覺,若是沒有當初自己督導修復大明朝的這些二郎神廟宇,是不是今天自己一個落腳打尖的地方就沒有了呢?這也就是一種因果的延續或者說是結緣。這些都是張璁現在一時心中所想。

這座二郎神的道觀還是算比較大的一個佔地有五六畝,在大門與正殿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前院,院中的左右兩側的偏房前栽有幾棵榆樹。張璁在進這道觀時產生了剛才那想法,所以他進到這道觀中時就顯得格外的恭敬。張璁先到正殿裡給二郎神像上過香後,就對所有的家人說,“大家都只是在那榆樹下歇息就可以了,也不要進這兩側的廂房。”

這個二郎神道觀看樣子是沒有人居守的,這裡之所以如此地整潔,那一定是租種這個二郎神道觀田地的佃戶來打掃的。張璁想明白了這一切也就不覺得奇怪了。只是張璁在心中更加佩服白狗的這種託管的想法,否則這些二郎神道觀即使重新修復了也會要不了幾年又會衰敗的。

這是正午時分,張璁的家人在吃過乾糧後,就坐在樹蔭下乘著微微的涼風睡著了。

張璁在迷迷糊糊中感覺到了有什麼東西在自己的臉上掃過,那象是風卻又不是風,在張璁意識確定真的有異時,他便猛地睜開了眼睛,只見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綠帽公

水刀伐木

回到古代當皇子

馬猴燒酒

龍圖風雲錄

越小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