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沁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張璁懷慶府反貪(一),大明宮謀,地沁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璁一行也是二十多人,他們與嘉靖帝的皇家御隊分開後,就直奔懷慶府城。

懷慶府城離那黃河岸邊已有百十里地,黃河的決堤洪水並沒有淹到這裡,所以這府城周圍還是往日的景象。周圍的農田裡的莊稼雖還沒有成熟,但為了防止災民的偷盜,他們自發的組織起了巡護隊,日夜地在田間巡視。

張璁現在是朝廷的吏部尚書,不在是當初在南京時的那一介小吏,所以行走做事自然也是官威十足。雖然張璁這一行也只是二十多人,他也是分出兩人在前面開道,所以他一路行來是暢通無阻。

張璁帶著這二十多人入得懷慶府城後就直奔府衙而去。

懷慶府前兩隻石獅怒目圓瞪的盯著那門前過往的行人,似乎告訴著人們此處不可靠近。在石獅後面的臺階上有兩個府衙懷抱著殺威棒在那裡聊著天。

只是令張璁感到異外的是在那兩個石獅的中間,第一步臺階上坐著一個人,那人身著七品官服,一臉萎衰相。

張璁是第一次到這懷慶府的地界,他也不認識那人,只是他們這一行人騎馬而來,個個是官威十足,那凜冽之氣壓得人抬不起頭。

坐在府衙臺階上的人正是從武陟而來的知縣常嘯風。常嘯風剛開始聽到馬蹄聲時以為是過路的行人,也就沒有在意,只是那馬蹄聲到了近前時他才抬起頭來。

常嘯風那剛睜開的眼睛看見張璁身著正一品的官服出現在自己的面前,那早就嚇得魂飛魄散,他來不及站起來就直接地跪在了地上,“武陟知縣常嘯風恭迎大人駕臨。”

常嘯風也不識得張璁,更不知道張璁身居何官職,也只得這樣含糊過去。

現在的張璁身居朝廷一品大員,象常嘯風這七品小官員早已不放在眼裡,他下馬後本已邁上了臺階,但聽聞常嘯風報出“武陟縣”幾個字,他才停下腳步。

現在嘉靖帝不正在武陟縣嗎,這武陟縣的知縣卻跑到懷慶來了,這是為什麼?

“武陟知縣,你不在自己的管轄區帶領抗洪救災,卻跑到這懷慶府來,還坐在府衙門前為何?”張璁沒有想別的,這也只是隨口一問而已。

張璁沒有讓常嘯風站起來,那常嘯風自然也是不敢站起來的。常嘯風跪在地上回道:“下官在此等待府衙大人接見,……催要救災銀兩。”常嘯風忍了忍,最終還是把自己來懷慶府的目的說了出來。

張璁聽常嘯風說出這樣的話就火了,“常嘯風,催要救災銀兩,你行文到府衙即可,難道還要你親自跑到這百十里之外,本官看你就是想推諉搪塞。”

“回大人,下官行文已不止數十,可皆杳無音訊,所以下官為民計,不得不親自到府衙來走一趟。”常嘯風見面前的大人發了脾氣,趕緊解釋道。

張璁身為吏部尚書,一品大員,也肩負著籌措救災銀兩的事,見常哪風這樣說,語氣也放緩了一些,“衙門有銀兩自然會下撥給你們的,你坐在這裡又有何用,卻耽誤了救災大事。”

“大人,府衙大人也是這麼說,可上次府衙所撥武陟銀兩不足萬兩,光是那黃河大堤決口之處下基石都不夠。別說還要解決災民的溫飽。”常嘯風十二分委屈地說。

“你說什麼?”張璁出京前還特意地看過由戶部轉來的第一批賑災銀兩發放表,可他清晰地記得上報給朝廷的是武陟縣下撥銀兩為十萬,在這常嘯風嘴裡怎麼就成了不足萬兩了呢。

張璁是從這下層官員做起的,他對這中間的道道也是門清,現在第一想法就是有人從中貪沒了救災銀兩。

這一筆賑災的銀兩是嘉靖帝想盡一切辦法籌措來的,這下面的官吏還想從中撈一票,真是不知死活了。

張璁想到這強壓住心頭的怒火,“你起來,隨本官一起進去。”

再說,張璁來到府衙門前,與那常嘯風在這說話時,那府衙門前的兩個衙役,早跑進府去向知府大人報告去了。

懷慶知府瞿漢廷這時正在大廳裡與其他府衙官員商量著如何接待皇上親臨的事,卻被闖進來的府役打斷了。

瞿漢廷正想發脾氣,卻聽說朝中一品大員到了府衙門口,他一下子從座位上蹦了起來,同知、通判等一群大小官員向府門跑去。

瞿漢廷與正往府衙裡走的張璁碰了一個正著。“懷慶知府瞿漢廷恭迎吏部尚書張大人。”

瞿漢廷也沒有見過張璁,但他手裡卻有著一張張璁的畫像,那是他花銀子從京城裡買來的一套京城要員的畫像,目的就是怕碰面時因為不認識而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