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0章 分歧,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要知道下水道可是要過水的,要做的不只承受壓力,還要防水,施工也不方便,難度十分巨大。

用磚石砌水道,不能防止汙水滲透,而且因為最好的粘合劑就是糯米水,強度也不夠。

所以古人下水道系統用陶瓷燒製成管道,然後埋在地下用於排水,可陶瓷燒製的管道也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就是貴!

成本實在太高,這就是為何之前那任工部判部事給他一百萬兩也不敢幹,寧願辭職。

二來就是陶瓷燒製的管道直徑小,容易堵塞;如果加大內壁直徑,則強度又會大大降低到難以支撐土石壓力,會損毀破裂。

正因內徑小,第三個問題也來了.....

那就是陶瓷燒製的管道,容易堵,還堵了就難以疏通,於是古城一旦上年份,這些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幾乎無解。

何昭悽苦搖頭道:“近來幾日,本官閉門家中不出,就連衙門也少去,唉.....”

李星洲深表同情。

.......

當天是小朝,上朝的都是朝中重臣,主要說關於回覆女真使者的事。

“昨日禮部已來摺子,問明女真使此次所來,乃是為聯我景國共同伐遼,諸卿以為如何。”皇帝坐在上首問。

這話如拋下一個深水炸彈,瞬間沸騰,大家都開始議論紛紛起來。

李星洲站在一邊閉目養神。

前世是北宋主動找金國聯合伐遼,如今是金國找上景國,但目的都是聯合伐遼.....

伐遼可以說是命運轉折點,也是很大程度上導致北宋滅亡的一個重大戰略誤判,因為宋徽宗一心想收回幽雲十六洲,就找使者渡海聯合金國伐遼,結果遼國一亡,金人做大,隨即南下,北宋丟半壁江山,蒙受靖康之恥。

如今這個局面,他摸不清,因為女真是否也如前世那般戰鬥力爆表,李星洲還不能斷定。

“陛下,臣以為這是天賜良機,若藉機進軍,東南夾攻,說不定能收回前朝失地。”侍衛軍步軍指揮使童冠首先發表意見。

冢道虞也補充:“確實是出兵的大好時機,陛下大可答應以觀後效。若女真人真有本事,攻到上京、中京城下,我們便可出兵,從關北直取南京和西京,到時遼國南北不能相顧,定會一敗塗地。”

上方皇帝還沒說話,似乎在權衡。

侍衛軍馬軍指揮使趙光華跟著站出來:“陛下,臣附議,如今平南王南方大勝,關北軍又小勝,正是乘勝進軍的大好時機啊。”

幾個武將都贊同冢道虞說法。

文官們似乎還在考慮,而太子則左顧右盼,眉頭緊皺,似乎不知道該不該跟著說。

.....

“進軍,何來財帛賦稅以進軍?”就在這時,羽承安站出來反問。

“臣以為雖如今南方關北俱取勝,可南方之勝,面對的是亂賊,與遼國鐵騎精兵不能相提並論;關北之勝也是小勝,不足為可出兵之證。

再者,累月的戰爭已花去大量國庫錢帛,全國上下百姓怨聲載道,若再出徵,勢必再加徭役賦稅,到時遍地亂起,禍亂家國可如何是好!”

他話音落下,何昭站出來道:“羽大人所言有理,臣附議。”

度支使薛芳也站出來:“臣附議.....”

李星洲看了一眼身旁的太子,他表情糾結,食指和拇指捏著衣袖,猶豫再三也上前小聲道:“兒臣附議.....”

於是羽承安的說法也獲得何昭,太子,度支使薛芳的支援。

李星洲心裡點頭,確實,羽承安這話說得客觀,景國今年以來花了大量財力物力在戰爭上,國庫已經支撐不住另外一次大規模戰爭,聽說江州一代已經有百姓因不滿繁重賦稅徭役而作亂。

何昭和薛芳大概是最懂朝廷缺錢的,一個開元府尹,一個度支使,所以便支援羽承安的說法,至於太子.......

於是兩邊爭論,以冢道虞為首的武將,趙光華,童冠則覺得應該打,因為機不可失。

一邊以羽承安為首,何昭,薛芳,太子認為國庫支撐不住,不能大舉出兵。

雙方一時爭論不下,可這事終歸需要一個定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