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折家軍,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天說了一天,各抒己見,李星洲都挑重要的記下來,晚上又自己口述,讓阿嬌寫下來。
燭火搖曳,窗外夜風呼嘯,小屋裡阿嬌偏著小腦袋認真動著手腕,用娟秀字跡記錄。
外屋,詩語正對賬,何芊才嫁過來,為了給眾人留個好印象,耐著性子幫詩語對賬,不過一張小臉皺得都快可以掛水壺了。
詩語好笑的支她去泡茶,她才如蒙大赦,她那性子怎麼可能對賬呢。
嫁到王府後沒多久,就喜歡跟著秋兒跑,去後山見識那些新鮮事物,不過她老是礙手礙腳的,還被秋兒嫌棄,跑來找自己訴苦,李星洲好笑,就讓她去當監工,反正她也閒不住,但又囑咐她不準亂插手。
“根據耶律大石所言,金國遼東來州,辰州都適合登陸,來州北上二百里左右是大定府,辰州北上百里左右就是遼陽府,金國東京!當初金太祖就是攻此地起家。
不過來州辰州很可能守衛嚴密,難以登陸,因為金國也明白其重要,特別是辰州。
再往南百餘里是蘇州(後改為金州),容易登陸,是偏遠之地,但離遼陽太遠......”
李星洲不斷說著這些資訊,阿嬌一一記錄。
東路軍越海作戰,最好的情況是突襲打下遼陽城,遼陽是金國東京,也是金太祖起家之地,如果海軍能攻下遼東,而西面也開始進攻,兩路夾擊,勝算會大很多。
當然,登陸戰不比陸地作戰,有很多事情需要在這兩年提前準備,比如瞭解來州、辰州、蘇州的潮汐情況,那一段海岸地質適合登陸。
如今可沒兩棲戰車,氣墊船,直升機之類的東西,士兵登陸必須從大船放下小船,然後靠近岸邊,還要趟水緩慢走一段,容易被岸上敵人以逸待勞,輕易殺傷,難度很大。
好在海軍換裝新炮之後,可以在幾里之外的海上,全面支援登陸,在步兵靠岸之前打擊對方岸上部隊,為士兵開路,登陸可能會容易許多。
對於三地地質情況,潮汐週期等,直接問商人就行,景國有大量商人從渤海北上遼東,朝鮮半島做生意,這些人對當地海況必然瞭解。
......
想到這,他不由皺眉,阿嬌見他不說了,也放下筆。
李星洲把她拉起來,自己坐下,然後把她放在腿上,開始想起大軍的部署。
景國北方有三支邊軍,也是整個景國最能打的軍隊,因為他們常年與遼國,夏國作戰。
其中兩隻李星洲都有接觸,東面真定府,河間府之間的關北軍,太原府一帶的楊家軍。
這兩支軍隊和遼國交手多年,常年處在戰備狀態,絕對比京城禁軍能打。
但還有一支他沒有打過交道,那就是西北折家軍。
其實若說戰功,折家軍更加威名赫赫,禁軍,關北軍,楊家軍以前在和遼國和夏國交手中可以說你來我往,互有勝負,總體來說禁軍拉低了楊家軍和關北軍的整體戰績。
但折家軍不同,折家軍非常特殊。
一是地理位置,折家軍地處西北,常年居住河邊五鎮之一的府州,西面就是夏國,北面遼國,所以他們不像太原,河間等地,只面對遼國的壓力,而是兩面受敵。
二是折家祖上是党項人,與夏國王室同族,是從前朝歷經幾百年的傳世大族,一路打過來的,比景國國祚還長。
卻因太祖皇帝知遇之恩,加其先祖為永安軍節度使,準世代傳承,於是為景國戍守西北,世世代代如此。
沒有禁軍拖後腿,沒有朝廷掣肘,加上西北民風彪悍,折家軍打起仗來可謂西北無敵鐵軍。
向西多次挫敗夏國,向北連敗遼國。
甚至在先皇時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景國中央大軍北伐大敗,被遼軍追著打,折家軍在西面得知訊息直接北上,越過國境攻擊遼國境內要地。
折家軍連戰連捷,訊息傳到東面戰場,迫使遼軍主力匆忙回撤西調,東面景軍主力才得以解圍。
夾在夏、遼之間的西北之地能夠如此安穩,很大一部分都是折家軍的功勞。
三是折家軍彪悍門風,折家二百多年曆史,出過武將八十多人,其中女將佔有半數左右,不只是男人能打,而是男男女女都能打。
之所以如此還是民風所致,西北之地可比不富庶中原,大家閨秀是不可能的,當地風俗哪個男人想娶妻子,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必須一路不歇把女方揹回家,以表明自己身體健壯。
兩家捱得近還好,要是隔十里八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