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折家軍,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可不是開玩笑的,身體弱一點媳婦都娶不到。

正是這樣的民風,導致折家軍能征善戰。

如果歷史的車輪沒有改變,在一個重文抑武的王朝,折家軍的下場也會很慘。

歷史上折家軍在金國南下包圍北宋首都開封時不遠幾千裡,組織能戰之兵東進勤王。

當時各方勤王軍都在路上,開封久攻不下,重師道說金人不知兵,不該孤軍深入,建議死守開封,等各路勤王軍到後將六萬金軍困在河北兩鎮之間,圍而殲之。

建議非常有道理,因為當時金軍以騎兵為主,沒帶攻城器械,一時半會攻不破開封,种師道帶來的軍隊在城外側翼威脅恐嚇,全國各地勤王大軍都在路上,眼見就可以把孤軍深入的金人圍困。

結果在宮裡的皇帝和文官們先慫了,派人向金人割地求和,年年上貢,俯首稱臣。

當時折家軍把能打仗的都帶著東進去救皇帝,為了勤王,他們幾乎帶上所有最能打的精兵。

結果後方一直被折家軍打的難受西夏得知這個訊息,報復性大舉進攻空虛的府州,燒殺搶掠,將折家軍根基之地搶掠一空,連折家祖墳也被挖了。

其實對於折家而言,這個結果他們可能是想到的,但還是義無反顧向東勤王,結果走到一半的時候,前方傳來訊息,皇帝投降了,大宋皇帝割地求和,向金國俯首稱臣,年年納貢。

可想而知那時折家軍會是什麼心情,他們拼了命東進勤王,連祖宗之地,家族根基都顧不上了,被西夏人糟蹋了,結果才走到一半,你說皇帝投降了!

自此之後,折家軍一蹶不振,再無當年威名,也不復拳打西夏,腳踢遼國的雄風。

.......

這是一支悲劇軍隊,李星洲之所以會想起來,是因為前幾天樞密院受到一封從西北送來的摺子,是折家如今家主,永安軍節度使折惟忠送來的。

他提議朝廷趁著如今夏國內亂,向西進軍,奪取夏國沿河的銀州。

要打西夏,只靠折家軍是不夠的,所以他是求朝廷批轉,想要南面河中府,延安府等地糧草支援,同時想呼叫附近州府廂軍協助進攻。

他的想法是出於對當地區域性態勢判斷,算是合理,但李星洲目光在全域性,此時對西北夏國不宜用兵,朝廷的戰略重心在東面。

“噫.....”李星洲一愣,既然夏國內亂,此時不會對沿河重鎮產生威脅,為什麼不讓折家軍北上打大同府呢?

這次作戰有三個點,太行山以西大同府,太行山以東遼東走廊,渤海灣登陸則目的在遼陽府。

奇襲遼陽府以牽制為主,如果能拿下則更好。山海關一帶則由關北軍,加新軍陸軍四個師為主力。

而大同府本來交給楊家軍,加義軍內應,李興洲覺得不夠保險,如果讓折家軍也北上,勝算會大很多。

想到這,李星洲覺得這一兩年內,找時間要讓折惟忠和楊文廣一同進京一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