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6章 契丹人(和劇情沒太大關係,可以不看),世子的崛起,我的長槍依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領命後,開始去點人了,李星洲拍了拍蕭鴻祁的肩膀,“這次就靠你了。”

“王爺放心,絕不會出錯,我記得清清楚楚!”蕭鴻祁眼神堅毅的說。李星洲點頭,慢慢也明白過來,契丹人和中原人的觀念是不同的。

契丹人是沒有中原那麼重的“忠義”思想的。

他們尊重強者,偏向對他們好的人,對待愛恨情仇上也沒有那麼多束縛,敢愛敢恨。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蕭太后,當初遼國景宗皇帝死後,留下遺詔讓他年輕漂亮的蕭皇后(大約二十六歲左右)主政。

蕭皇后喜歡漢臣韓德讓,遼景宗在時,韓德讓也是遼景宗心腹,加南院樞密使、政事令、兼樞密使(北院)、總領宿衛(宿衛就是遼國戍衛京師的精銳部隊,又稱御帳親軍,皇衛,遼軍精銳中的精銳),可以說榮寵無限,幾乎位極人臣。

韓德讓對遼景宗也是盡心盡力,他死後也全力輔佐他的兒子和皇后,力主改革,使大遼國煥然一新,沒有辜負遼景宗對他的厚待。

可有一事,遼景宗英年早逝後,蕭太后和韓德讓出入同車,接見使臣同席也不避諱,絲毫不遮掩兩人關係,蕭太后甚至為了獨佔韓德讓的愛,悄悄派人毒殺了韓德讓的正妻。

蕭太后這個女人,非常能體現契丹人的性格。在遼人看來也覺得沒什麼,一個寡婦死了丈夫再找一個很正常。而蕭太后的政治手腕,韓德讓的才略,也讓遼國進入巔峰輝煌時期。

當時北宋朝一聽說這訊息,覺得簡直是穢亂宮廷,遼國肯定要大亂,遼國要亡!

於是覺得機會來了,發動規模空前的伐遼戰爭,各路大軍出兵接近二十萬,結果總決戰階段蕭太后親征,大敗宋軍於岐溝關,大名鼎鼎的楊業,被後人傳頌的楊老太公,被說書人改編成楊家將的原型,就是在這一戰中死的。

這一戰直接決定遼國成為東亞霸主,宋,西夏,高麗等眾多周邊國家臣服,再無能與之爭鋒的國家。之後為報復宋朝北伐,蕭太后一生前前後後還五次南侵北宋,各有勝負。

瀟太后這個人是最能體現契丹人敢愛敢恨,快意恩仇的性格的。

也正是因此,李星洲也理解蕭鴻祁為什麼在這時候義無反顧的站出來幫他。

說白了,在蕭鴻祁最落魄差點餓死在開元的時候是自己救了他,還和他做生意,他從遼國戰亂中死裡逃生流落到景國的時候是自己收留他,還賜予他衣食,給予他活路。

對於蕭鴻祁來說,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就這麼簡單明瞭,不用拿什麼家國大義,拿什麼天花亂墜的東西來跟他說。

其實這種思想,以前一直都是中原的主流思想。

特別是春秋戰國,到秦、漢、隋、唐這段時間都特別明顯,名將,義士,謀主等等有才知士(士有文士、武士、死士等等,不只是指讀書人)另尋他主,擇明主而投是非常常見的。

前面的春秋戰國、漢朝、三國這些人盡皆知的不說,唐朝最頂尖的幾個武將,蘇定方,李靖之類的,都是從敵對陣營投靠過來的,依舊能得重用,沒什麼道德包袱。

但在宋朝之後,這種行為就要揹負非常大的道德壓力,中華民族彷彿瞬間就被一支無形的大手死死捏住,比如得不到重用投西夏的夏國國相張元,遼國的著名漢臣韓德讓等等,都是被後世罵成狗的。你怎麼能不忠於皇帝,忠於大宋呢?

特別是《水滸傳》中的宋江,對這種難以理解甚至扭曲到令人窒息的“忠義”價值觀描寫非常傳神,也委婉諷刺又暗含無奈。

所以說如果《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中最有文化底蘊的一本,那《水滸傳》絕對是最值得深思,細細品讀的一本。

都沒人想過,他們為什麼要忠於大宋?又為什麼不忠於大宋,要投別國?反正就是“忠義”當頭,不是正義,不是大義,你忠就對了。

韓德讓從父輩起就受遼國皇帝榮寵,到他更是加南北樞密使,領宿衛,皇帝死後年輕的皇后以身相許,託付他輔佐小可汗,這種待遇還對不起遼國,要對得起大宋,那就是忠義嗎?

張元指揮西夏在三次戰役中大敗宋軍,殺數萬宋軍將士,被拜為國相,所以被罵賣國賊千餘年,可他投夏國之前呢?

他再三反對不能用狗屁不通的書生為將,要重用武人,可皇帝任人唯親,文官集團集體打壓,他悲憤之下投到夏國,接連大敗書生帶領的宋軍,然後寫下嘲諷的詩,這也怪他?

若是在宋之前,這樣的事完全不奇怪,良禽擇木而棲,再正常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精靈之外掛是幸運值爆表

蘋果不需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