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麝郎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4章 神仙的眼睛,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香麝郎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官婉兒心想,這楊大人也是挺有意思,不如就和他聊天,這樣,還能學到不少知識呢!
果不其然,就講了很多好東西,比如這些前世修行過得人都是什麼樣的,自己就有很多是相投的呢!
武則天則問道:“對了,這前世修行過的人還有什麼特徵呢?”
人老了就對於生命和長生不死有更多的興趣了!
楊清心笑道:“,這類人的個性擇善固執、獨立、主見強,帶點傲氣、不服輸,但尊重多數人的決定。完美主義者,如果能做得更好一定再做一次。……”
不貪心、看錢不重,可能不善於管理自己的錢財,但對於公家的錢財分毫必清。早熟懂事,凡事儘量不麻煩別人,卻願意幫助別人。不輕言放棄,某些觀點也許悲觀,卻會積極面對人生。
與家人情緣較薄,價值觀和一般人不太一樣,較易化小愛為大愛。年歲即便老了,心態卻不一定老,心境像孩子一樣單純,笑聲爽朗熱情,是個天真可愛的人。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緒,會放空也會充電。不害怕死亡,也不怕再轉世為人,如果可以,還是選擇為人群服務。在人群中常是注目的焦點,內心卻總覺得不屬於人群。對自我期許高,做心目中的自己,不做別人眼中的我。
武則天說:“原來這樣呀!那神仙的面貌有什麼不同呢?比起普通人來說?”
上官婉兒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句國人熟悉的諺語據說從法文而來,其實孟子老人家早說過透徹話:“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孟子·離婁上》)從眼眸判斷一個人的生活狀況甚至人品,這是今天江湖術士們熟知的相面術,清澈黝黑的眸子說明生活安逸睡得好,渾濁的眸子則洩露了主人混亂的作息、運作不暢的內臟,如果眸子重影了呢?那就是異相。相傳舜帝、項羽都有“重瞳子”,古人視之為帝王之相。”
楊清心心想,可是現代醫學稱之為多瞳症,瞳孔畸形的一種。也許古代人把這種異於常人的長相就當做是超乎尋常的相貌吧!至於真假無風不起浪,這些皇帝若不是重瞳,恐怕也不會這樣傳說吧!
武則天說:“凡人有異相,那麼異於凡人的神仙又長著怎樣的眸子?……”不管怎麼樣,就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就對了。
楊清心笑道:“也許神仙一付邋遢猥瑣樣,但那雙清澈湛明的方瞳孔,卻洩露了他的真相……”
東漢以來道教一直在推廣“神仙可得,不死可學”的修仙理念,在白日飛昇之前,凡人的生命將發生怎樣異變?這是道教經書需要描述的未來。東漢末期成書的《老子中經》詳述學仙道路上的變形歷程曰:“百歲之人黃頭髮,二百歲之人兩顴起,三百歲之人萬物耳,四百歲之人面縱理,五百歲之人方瞳子,六百歲之人脅肋胼,七百歲人骨體填,八百歲之人腸為筋,九百歲之人延耳生,千歲之人飛上天。”
頭髮黃了,顴骨突了,耳朵長了,皺紋滿面,這些還只是老年人的普適特徵,眼瞳變成方形,才算實現質的飛躍,初具仙相。《老子中經》說方瞳的功能是“徹視八方”,這說明視野開闊是神仙養成的第一步,因為駕著飛龍遨遊天界,飛行導航如果不準確,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葛洪《抱朴子·微旨篇》這樣描述神仙的標準像:“眼有方瞳,耳長出頂,亦將控飛龍而駕慶雲,凌流電而造倒景。”
眼有方瞳,在魏晉南北朝漸漸變成仙人道士的專業特徵。三國曹魏時期有位叫李根的方士,據稱活了七百多歲,“根兩目瞳子皆方。按《仙經》說,八百歲人,瞳子方也。”(《神仙傳》卷十)《仙經》是一本魏晉時人修道的指導手冊,可惜已佚,這裡說的修煉800年才變形為方瞳子,又比《老子中經》多加了300年的籌碼。
從初唐李延壽的《南史·陶弘景傳》來看,方瞳子的達成時間一直在拉長:“(陶弘景)年逾八十而有壯容,仙書雲:‘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這裡採納道內仙書“千年修成方瞳”的說法,道教上清祖師陶弘景修成了一隻方瞳,本應該用上五百年,可是歷史上陶弘景生卒年又是確定的公元456~536年,所以《南史》很有策略地稱為“有時而方”,意思是速成的方瞳,效果尚不穩定。
認識到神仙的標準相是方瞳子,這對於古代修道之人來說十分重要。修仙除了個人努力,成功關鍵在於獲得神仙的點化與接引。可是神仙下凡執行“度人”任務往往很低調,侍從、羽毛、飛龍、雲彩等等暴露“真相”的東西一律不帶,只以醜陋齷齪的“凡相”示人,而且還故意裝瘋賣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