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部分,北宋仕途,嘟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卞與胞兄蔡京同科舉登進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蘇江陰縣主箔,其時當地大富豪顧新元等人,趁著青黃不接之際。借穀物於庶民,利息高出平時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極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斷然開倉借糧,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囂張氣焰,免除農民遭受高利貸錄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為婿。
也就是說,聳時十多歲的蔡卞就有常人所沒有的魄力與才幹了。
沈歡無奈笑道:“若專經濟之道,那更好了,於國於民皆是好事。
”
蔡卞振奮地道:“卞這些年也在鑽研沈大人的《唯物論》與《矛盾論》。結合朝廷政令與海州的措施。也頗多感悟。大人以實際為根據、因地制宜的觀點,卞更是深以為然。看看海州的成績吧,若沈大人一昧附合王參政的政令,不懂變通,焉來如今的天下第一州?”
沈歡笑了:“看來你所略頗廣呀。不過博而不精亦不是好事,最好能夠有突出之處。你看當今宰相司馬相公,專史,以史治國;王參政。善《孟子》,雄辯無雙;韓三司,精經濟之道,掌管天下財政差不多十年。一而專之,可以通百學,成一代學宗!”
“多謝大人教悔!蔡卞真心地感激。“卞都記下了,定當選定一樣。專而學之。”
沈歡又道:“當然,其他也都學一點,以求貫通。精與博,不是分裂的,而是統一的,只不過兩者有所側重罷了,而不是偏廢
蔡卞眼露喜色:“這就是沈大人所說的辨證之道麼?正反相生,分裂與聯絡?”
“然也。”沈歡哈哈大笑,“孺子可教。”
蔡卞追問:“不知沈大人所精的是何經典,可否向晚輩推著一二?”
沈歡沉吟片刻,道:“以《荀子》之唯物求《老子》之辨證已矣
蔡卞站了起來,向沈歡行禮說道:“多謝沈大人指教。沈大人看《荀子》得唯物,閱《老子》得辨證,而不論君主、道學,原來這才是沈大人的唯物辨證之法!卞深受啟發,難怪沈大人剛才聽到袁天罡時不以為然,原來你教武兄弟天文地理,要他多觀察多驗證,是要他以事實說話。這也是《荀子》的“天常。之道呀”小
沈歡這次倒是又驚又喜了。這個蔡卞,真***是個天才,聰慧無雙,舉一反三,對自己的新學也研究得透徹。
這真是個好學生呀!
沈歡不再遲疑:“蔡卞,沈某就託大為你取一表字吧。
蔡卞大喜過望,這是沈知州對他的肯定與承認,不由滿心盡是歡喜。期待地望著沈歡。沈歡沉吟片刻,道:“表字元度,如何?”
“元度?”蔡卞扭頭思索一會,既而歡喜,“好極了!《呂氏春秋》有云“愛惡循義,文武有常小聖人之元也。;《左傳》又云“度不可改”元度元度,沈大人這是讓卞不要改變根本與初心。蘊義與韻味十足,好極了,多謝沈大人。卞自當秉承大人教記。為民為國,不改初衷。”
沈歡還能說什麼呢?教育天才的心情就是這樣了,既喜悅又無奈,這下連解釋都免了。
一旁的武華大是羨慕,他跟了老師那麼久,還沒得他賜過一個字,蔡卞才第一次見就有了,真是走了狗屎運!可是,他是多麼想踩上這一坨狗屎!
“老師,那我”武華不好意思地也想要表字。
沈歡瞪他一眼:“一邊去,等你冠禮再說!”
武華大是委屈,卻不敢再說什麼。
蔡卞看了想笑,既而又道:“沈大人,不知卞可否有幸追隨大人侍奉左右。拜大人為師,學習大人的道統呢?”
第二百七十六章 闖大禍
怎麼,自己還沒開口,就有個天才學生倒貼過來?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他心裡狂喜,面子上卻做足了平靜的姿態,道:“你如今是海州大學的學生,向沈某行拜師之禮。只怕歐陽公耍不高興呢。”
蔡卞可不想失去這個好機會,急忙說道:“海州大學不也是沈大人建立的麼?您也不是外人,可拜,可拜”。
“這”。沈歡還在拿捏姿態,老師麼。也不是那備容易就拜的,太快同意,不是顯得自己的迫切麼?這也太掉身價了!
“還請大人收下卞這個學生。學生定當侍奉左右,終生跟隨”。蔡卞急得要哭了。
終生跟隨?沈歡可不敢打這樣的主意,對方畢竟要走上科舉之路。屆時就都是天子門生了。雖然在這個時代不大容易出現丁謂對寇準那樣欺師滅祖的事兒,可畢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