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部分,北宋仕途,嘟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兩三日後,臣就要離開京城了。臣別的心願不多,只願陛下多多保重龍體!臣就此拜別!”說完韓琦老淚留了下來,不忍讓官家看見,低下頭,隆重地拜伏在地上。

“老相公快起來!”趙頊不敢託大,趕了出來,把韓琦扶了起來,“老相公地提醒。朕會放自心上。好好琢磨,定不會讓老相公失望!”

“如此老臣就放心了!”韓琦告罪一聲。自顧出去了。

大殿裡留下趙頊一個人孤單地立在那裡。眉頭緊皺。喃喃念著:“制橫……制橫?”

四月初八。黃道吉日。宜出行。

韓琦就是這一天離開開封地。這一日早晨就開始了淅瀝地小雨。天很陰沉。灰暗一片。送行之人不少。司馬光來了。文彥博來了。歐陽修來了。沈歡來了。韓絳來了。範純仁也來了。就是王安禮也來了。地位足夠者只有王安石沒有過來。

韓琦先與歐陽修等老友話別。幾十年交情地他們。臨別之際。不無嗚咽。諸多保重之辭。灑淚以結。最後是對司馬光地託付。別地話不多。只說了一句:“君實。事尚可為。好自勉勵!”

司馬光明白他說地是什麼意思。無非是一個忠臣老者對後輩地教導與託付。

如果說到希奇。那就是韓琦對沈歡地交代。本來他們交情不多。不過韓琦特意找來了沈歡。拉著他地手。親切地讚了幾句。再囑咐他多多輔佐老師司馬光。這話就是人家不說。沈歡也會這樣做。因此大聲應承。

韓琦最終還是走了,在細雨朦朧中,一行馬車,漸漸消失在陰沉的天色之間。伴隨的是那將盡地四月芳菲,一年的時間,又過了差不多一半,而一切,也還在繼續中。

宰相韓琦的離去,給朝政留下的攤子很大,也令不少人比如趙頊大感煩惱。之前遭彈劾時不參加政事堂事務留下的事情就不說了,單說這個相位一去,空出來的位子該又誰頂上,就令趙頊為難了。當然,朝中之人,對於由誰繼任,也開始***起來。

宋代朝政,雖然說相權個大大削弱了,然而一日沒有宰相,朝重之人,也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諸事不順。這樣難免讓大家生起趕快任用繼任者的心思。也是因為這般迫切韓琦的離去,甚至連趙頊也沒有多大準備,本來存了讓王安石主政的心思,不過韓琦地一番臨別贈言,讓他猶豫了,也為難了;回到宮裡,去相曹老太后求教,這位老人家這幾年已經完全不管事了,只說讓官家定奪,婦道人家,能不參與朝政就不參與;當然,以她與韓琦的交情。末了還是幫了韓琦幾句,說他經驗豐富,看人精準,若有什麼交代,儘可施行。

韓琦大體是屬意司馬光做繼任者的,這就與趙頊心目中的王安石相矛盾了。當然,如果司馬光一點本事沒有,也就沒有這般煩惱了。偏偏司馬光為人處事,舉朝上下,有口皆碑,連他也甚是景仰,至於處政能力,也頗有手段,特別是最近鼓搗出來的裁軍計劃。也稍稍加深了趙頊對他的印象。到底用王安石還是司馬光,倒讓趙頊大大的苦惱了。

其實不少朝臣比趙頊還要苦惱,雖然說任用宰相是官家一個人的事。由他說了算。不過作為朝臣,也有參與地責任,畢竟誰做這個上司,關係到他們日後地利益,想不上下竄動也難。而朝臣的選擇可比趙頊一門心思要任用能實現他志願之人要多得多了,除了兩位參知政事,他們還有能從翰林院選擇的權利,另外文彥博等老臣也有著莫大的競爭力。

至少各位向官家上章推薦的人選裡,就繁雜得多。具體說來,是三分天下,與韓琦估計地一樣,除了王安石與司馬光,翰林院的其他老臣,也有著很大的能量。在推薦的人裡,最令御史中丞王陶感到震驚地就是之前自作主張彈劾韓琦地幾位言官,“不約而同”地推薦王安石,不解之下。王陶一尋查,發現這幾人都與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呂惠卿交好!

王陶頓時明白過來,他們御史臺,給有心之人利用了。在這次打倒韓琦事件中,充當了出頭鳥!震驚之後,王陶就是憤怒,對王安石一方也生起恨來。別無可慮,他選擇了司馬光,打著御史中丞地名義。上了奏章。大肆誇讚司馬光,大力舉薦對方成為下一任宰相。宋代的御史。可以彈劾百官,可以彈劾宰相,甚至連皇帝都可以彈劾,因此在朝堂也是一方力量,而且大到令人忌憚與側目地地步。

王陶作為御史的總領,他的態度,也決定了眾多御史們地態度,幾乎九成以上的言官都支援司馬光。王陶的前任,也就是呂誨在的時候,御史臺就與王安石結下了好大一個恩怨,只要能打擊到對方,那也是沒有好選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