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八王亂:西晉那時的權謀詭計,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隔三岔五去探病,還主動去尋醫問藥。

一切努力都白費,郭槐最終還是到了彌留之際。臨死前郭槐再次叮囑賈皇后善待太子,她抓住賈皇后的手,警告她:“趙粲及賈午必亂汝事,我死後,勿復聽入,深憶吾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賈皇后顯然沒有聽從母親的遺言。郭槐一死,太子就失去了最有力的保護人,禍不單行,不久後賈模也病死了,賈謐代替賈模進入權力中樞。失去郭槐約束的賈謐對太子越來越無禮,二者之間的矛盾迅速白熱化。

後來,賈謐越來越得到賈皇后的信任,賈午、趙粲也一再攛掇著賈皇后對太子下手。

百寒成冰,仇隙積漸成為殺戮之禍,悲劇已經不可逆轉。

六、小人亂國

在賈皇后面前攛掇最為得力的是賈謐,這一點世人皆知。後來賈謐死於亂刀之下,有個忠臣叫閻纘,就是第二章裡替楊駿收屍掩埋的那位,他對著賈謐的屍體吐口水,罵道:“小兒亂國之由,誅其晚矣!”

太子與賈謐並無仇隙,但賈謐恨太子如仇敵,動機很值得琢磨。

賈謐的母親賈午比賈皇后年輕兩歲,就算賈午是十五歲結婚生子,到元康年間賈謐也不過才二十四五歲,史書說賈謐“好學,有才思”,是個文學青年,他做過“秘書監,掌國史”,並做出過成績。

武帝朝時,朝廷曾經打算編國史,宣帝司馬懿原本是曹魏家臣,但在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氏就已經全面掌控大權,晉朝的國史應該從何時開始呢?關於這一問題眾說紛紜,有說從武帝受禪開始算起,有說應該從發生高平陵政變的嘉平年間開始算起,但馬上有人反駁提高平陵政變作甚?提醒後世篡位的事實?索性從曹魏齊王正始年間開始算起!

當時爭來吵去沒有什麼結果,編史一事就此擱置。

到了元康年間舊事重提,賈謐建議以泰始元年武帝受禪開始給晉史紀年,此議得到王戎、張華、王衍、樂廣一系列名士重臣的贊成,由此一錘定音,一直沿用現在。

僅僅做個舒箋點翰的文人,並不能使賈謐滿足,他倚仗賈皇后的勢力,“負其驕寵,奢侈逾度,室宇崇僭,器服珍麗,歌僮舞女,選極一時”,元康後期又開始干預政事,“權過人主”,作威作福,甚至敢於囚禁惠帝派來的黃門侍郎。

如果僅僅是持寵而驕、小作威福,賈謐的所作所為也沒離開歷代外戚驕奢跋扈的範疇。要命的是,他竟然又開始養門客,“開閣延賓,海內輻湊”。

自從秦漢以來,權貴食客盈門、門客三千都會被看作養私兵,心懷叵測,容易被皇帝猜忌,所以許多敦實謹慎之臣全都收斂形跡無私交,但也有跋扈專橫的權臣喜歡那種賓客盈門,喧囂熱鬧的假象。實則春秋之後,所謂的“遊士”以趨炎附勢雞鳴狗盜者居多,平時靠阿諛奉承騙口飯吃,養之一無所有,徒引禍上身爾。

賈謐得勢之後,“貴遊豪戚及浮競之徒,莫不盡禮事之”,有人一看大家都姓賈,就誇賈謐文章寫得好,不比漢代的賈誼差。凡此種種大吹法螺,把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吹捧得自以為天下第一。

附會的人多了,自然會結黨。於是“渤海石崇歐陽建、滎陽潘岳、吳國陸機陸雲、蘭陵繆徵、京兆杜斌摯虞、琅邪諸葛詮、弘農王粹、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清河崔基、沛國劉瑰、汝南和鬱周恢、安平牽秀、潁川陳眕、太原郭彰、高陽許猛、彭城劉訥、中山劉輿劉琨”外加賈謐結成著名的“二十四友”,經常一起遊園宴樂,吟詩唱和。

“二十四友”是一個文學團體,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團體,其中石崇、潘岳、陸機、陸雲、劉輿、劉琨等人,他們依附賈謐的目的明顯是求仕途通暢。石崇、潘岳極力諂事賈謐,在洛陽街頭遇到賈謐車騎經過,都會恭恭敬敬地跪在路邊望塵而拜。要知道石、潘兩人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並且是賈謐的父輩中人,這種卑微諂媚的姿態必然使賈謐產生錯覺,更加目中無人。

事實證明“二十四友”是典型的“以權相交、權失則棄”。趙王兵變之後,押送賈皇后去金墉城的就是和鬱,劉輿劉琨則成為趙王的心腹,最過分的是陸機陸雲,他們投井下石,反而因為賈謐的敗亡被封關內侯。

但元康年間的賈謐並不知道那些朋友不可靠,他每日出行都前呼後擁,排場比皇室還大,環顧四周全是諂媚的笑臉,充斥耳際的都是奉承之聲。

很自然地,他就滋生了更大的野心。

《晉書·賈謐傳》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賈)謐時從帝幸宣武觀校獵,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