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友諒傳下軍令,南門和東門的攻城部隊分批繼續輪番進攻,不要給城內守軍喘息之機。江面水軍由小型戰艦繼續輪流向西城門和西城牆施壓,大型戰艦都泊到江心島這邊來。

這次陳友諒帶來的十萬水軍中,像他乘坐的旗艦這麼大號的戰艦有近兩百艘,而此刻在太平江面上的也有近一百艘。

這種大型戰艦每條船上乘坐五百人一點兒問題都沒有,這要放在現代根本算不上大船,但在當時,已經算是很大的了。

這種大型戰艦空載的時候,甲板至吃水線足有五米的落差。這太平城西城牆此時與江面的落差也就十米左右。也就是說,在這大型戰艦的甲板上進攻西城牆,也就相當於在地面上進攻約五米高的城牆。

這比起陸軍在地面上進攻南城門和東城門,就輕鬆了許多。畢竟東城牆和南城牆也是約有十米高。進攻十米高的城牆與進攻五米高的城牆,難度係數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此時的陳友諒讓這近百艘本來佔有優勢的大型戰艦不去進攻,而回泊到江心島。他想幹什麼呢?

陳友諒要發大招了。我們拭目以待。

陳友諒吩咐兵士們在江心島上抬些石頭堆在這些巨型戰艦的尾部。

漸漸地,隨著石頭的堆集,船頭翹了起來。為了保持船體平衡,陳友諒安排一些身強力壯的兵士聚集在船頭休息,順便進食晚餐,蓄集體力。

約亥時初的時分,隨著石頭的大量堆集,船體已經吃水很深了。

陳友諒召集眾兵士做了個簡短的戰前動員。

陳友諒向將士們說出了他的這個怪招。待會兒這些戰艦立即過江去攻擊太平城。

由於船尾有大量石頭堆集,只待戰艦駛到太平城那邊,船頭待命的眾多兵士立即分出一部分向船尾移動。

此時,由於受力發生變化,船頭定會高高翹起。本來這巨型戰艦的甲板離太平西城牆也就不到兩丈的高度。此時船頭高高翹起,那船頭的甲板與西城牆的高度差幾乎就沒多大了。

此時,船頭的兵士立即可以用短梯、跳板等簡易工具搭上城牆頭,然後迅速衝上城牆。

如果船體的位置把握的合適,甚至可以不利用任何工具,兵士們可以從船頭的甲板直接登上西城牆。

當先頭部隊登上城牆之後,剛才撤向船尾的兵士在保持這船頭高高翹起的姿勢的情況,立即分批向船頭移動。最後,當然也是登上城牆,一舉拿下太平城。

眾兵士聽了陳友諒這個方案,也是顯得十分興奮。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誇陳友諒一句,你丫真是個戰術鬼才!

亥時正,這近百艘巨型戰艦載著約一萬五千人在夜色的掩護下,向江對岸的太平城駛過去了。

此時,進攻太平的戰鬥仍然斷斷續續地進行著。目的,就是不給太平城內的守軍任何喘息之機。

此時太平城內的守軍的確也是累的夠嗆。這晚飯都是在城牆上隨便解決了一下。

按照花雲的安排,他自己帶著三千兵士守南門。因為,陳友諒軍是從南邊過來,所以,據他們分析,這南門定是敵軍攻擊的重中之重。

朱文遜帶著三千兵士守西門,主要是忌憚陳友諒軍水軍實力強大。

知府許瑗則帶著三千兵士守東門,這裡雖然不是敵軍的主攻方向,但敵軍進攻東門的戰鬥也一直斷斷續續沒停歇。

只有鎮守北門的院判王鼎倒還好,沒有受到陳友諒軍的攻擊。不過,這後勤保障、臨時機動的任務就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擔子也不輕。

很快,陳友諒的巨型戰艦編隊就駛到了太平城西城牆邊。按照陳友諒的部署,偷襲西城牆的戰鬥打響了。

當朱文遜率領的守城部隊發現敵軍採用了這麼個怪招登上了西城牆之時,一切都來不及了。不少兵士被這突然出現在城牆之上的天完軍給嚇傻了。

如果站在陳友諒的角度,他應該這樣描述:一萬多攻擊西城牆的勇士,猶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了太平城的西城牆之上。

朱文遜可是個不要命的主兒,立即招呼眾兵士結陣抵抗這突上西城牆的天完軍。奈何天完軍越來越多,他這受到驚嚇的三千疲憊之師哪裡是對手?

很快,朱文遜戰死,這三千西城守軍如羊入虎口一般,全軍覆沒了。

西城門一失,陳友諒的兵士猶如潮水一般湧入了太平城內。

當鎮守南城門的花雲和鎮守東城門的許瑗得知西城已失,敵軍已從西城進入太平城之時,他們想跑都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