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一章 進攻廬州,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子,還得對他三叩九拜的。
送走韓林兒之後,朱元璋立即召集眾將再次開會,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為了給今天的會議定個基調,朱元璋沒有繞彎子,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進攻廬州。
為什麼要進攻廬州呢?
朱元璋給出的理由是冠冕堂皇,廬州就像一顆釘子,隨時窺視著南邊的安慶、池州和東邊的滁州。廬州這顆釘子不拔除,皇上韓林兒待在滁州就會時刻受到威脅。
怎麼樣?不攻廬州,就是不願意解除對皇上的威脅。朱元璋把攻不攻廬州的問題上升到了一個政治的高度。
既然把這個問題上升到這麼高的高度,那還有沒有人反對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反對的陣容是非常強大,甚至比當初反對救援安豐的陣容都還要強大。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進攻廬州的是徐達。
徐達是發了一大通牢騷,說當初援救安豐就是失策。這會兒,雖然安豐還是從敵軍手中奪回來了,但安豐的紅巾軍幾乎損失殆盡。除了救回一個名義上的皇上,此次馳援安豐可以說是勞軍傷財,沒有任何意義。
眼下張士誠重兵屯集廬州,但這廬州的張士誠軍與張士誠的大本營江浙一帶相隔甚遠,其後勤補給也是相當困難的。因此,這廬州的張士誠軍是守城有餘,但真要南下或東進,必定受制於補給線薄弱,無法大有作為。
也就是說,這廬州的張士誠軍想要打南邊安慶、東邊滁州的主意,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相反的是我們的部隊,從三月初就馳援安豐,出來時間也不短了。說不定這會兒陳友諒正在調兵遣將,準備進攻咱們的洪都了。咱們還是應該早些返回應天為妙!
要說徐達這番慷慨激昂的發言,是有理有據,無可辯駁的。但正是因為徐達首先就指出當初馳援安豐是一大失策,讓朱元璋的內心非常不滿。
朱元璋立即是駁斥了徐達的發言,說他竟然無視救出皇帝這麼大的功績,說馳援安豐是失策,這就是不講政治的表現……
唉!什麼事兒都跟政治扯上邊兒,那就說不好了。當辯論的雙方在爭辯是非曲直之時,一方祭出“政治”這面大旗,說對方不講政治,那就是耍流氓。
因為即使對方講得再合理,你是沒有一點兒道理,但只要你說對方的論據是不講政治,那直接就是秒殺了對方。
就這樣,徐達被朱元璋“秒殺”了。
緊接著,第二個反對進攻廬州的人蹦出來了。這個人不僅是讓眾人頗感意外,也是讓朱元璋十分意外。因為這個人就是常遇春。
當初,常遇春可是對馳援安豐的戰略舉雙手贊成的。也正是他率領先鋒部隊,一路勢如破竹,在安豐城破之後,救出了韓林兒。按說,他應該是朱元璋戰略的踐行者和堅定擁護者。
怎麼著這會兒,常遇春也反對進攻廬州呢?
常遇春當初贊成救援安豐,是因為派出了天狼特戰隊的兩個分隊馳援洪都,而且這帶隊之人是他最為信賴的結拜兄弟。他相信,以他三弟胡碩的足智多謀,朱文正在洪都頂個個把月還是不成問題的。
等安豐這邊戰事結束了,如果陳友諒重兵圍攻洪都,他們立即馳援洪都,是完全來得及的。
可是現在,朱元璋救援了安豐不說,還要去攻打重兵屯集的廬州。一旦將大量兵力投入到廬州戰場,那必將是一場持久戰。如此一來,朱文正和他的三弟能不能在洪都堅持那麼長時間,這都是一個大問題。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常遇春也是堅決反對進攻廬州。他的理由與徐達大致相同,只不過是沒有像徐達那樣發牢騷,說當初救援安豐是失策而已。
自從常遇春從郭興手中救出韓林兒之後,朱元璋恨不得將常遇春捆在柱子上用鞭子抽。這會兒這傢伙不僅不支援自己的意見,還跟著徐達一起來反對自己。朱元璋十分惱火。
要不是朱元璋覺得常遇春是個難得的將才,將來還大有作用,早就將他晾在一邊了。
對於常遇春的意見,他沒有像對待徐達那樣給他扣一頂不講政治的大帽子。因為前不久,他剛剛表揚了常遇春在亂軍之中勇救皇上,這會兒又說他不講政治,那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