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七章 進賢門告急,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日沉溺在溫柔鄉中的朱文正哪有功夫研究這麼燒腦的問題,此時被我這麼一問,朱文正略顯尷尬。

但朱文正好歹也是大都督,經過這些年的歷練,臨場應變的能力還是大有長進的。

他清了清嗓子先問鄧愈,目前他麾下還有多少可以投入到城內防禦的兵力。

鄧愈告訴朱文正,尚有一萬一千人。

朱文正又問了趙德勝同樣的問題。

趙德勝回覆朱文正,約有一萬三千人。

朱文正嘀咕著,這加起來約為兩萬四千兵力。城內的兵力不足萬人,大部分還得讓胡美帶到城外牽制敵軍。朱文正不禁嘆道,如果陳友諒傾巢出動,我們這點兒兵力還是太少了……

嘀咕了半天,朱文正又說道,這七座城門,如果讓你們一人守一座,那還有兩座城門又該讓誰去守呢?難呀……

見朱文正的確是拿不出什麼好主意了,我又轉而問鄧愈、趙德勝他們,有沒有什麼想法,不妨說出來大家好好討論討論。

這時,趙德勝說出了他的想法。他的這個想法倒是解決了五個將領守七座城門,人手不足的問題。

趙德勝的辦法是,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新城門這四座城門都臨江,而且惠民門、廣潤門這兩座城門離得較近,章江門、新城門這兩座城門離得也不遠。因此,惠民、廣潤二門可由一個人來守,章江、新城二門也可由一個人來守。

趙德勝這麼一說,眾人都是拍案叫絕。

就這麼議著議著,最終大家議出了一個算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守城方案。

鄧愈率麾下五千人馬防守任務最艱鉅的進賢門,趙德勝率麾下七千人馬防守惠民、廣潤二門,薛顯率麾下六千人馬防守章江、新城二門,牛海龍率麾下三千人馬防守順化門,趙國旺率麾下三千人馬防守永和門。

原洪都城內的約九千人馬由胡美留下三千精兵之後,其餘悉數帶走,出進賢門,在洪都城南鳳凰山駐紮,以牽制進攻進賢門的敵軍主力。

胡美留下的這三千兵馬作為戰略預備隊,名義上由大都督朱文正掌控,實際上就由我來指揮,配合天狼特戰隊,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

城防方案議定之後,接下來就是鄧愈、趙德勝等人率軍迅速入城,胡美率著約六千人馬出南城進賢門,直奔鳳凰山。

胡美出城之前,我們自然是好好交待了一番。讓其在鳳凰山加緊修築防禦工事,敵軍從南邊進攻進賢門之時,他只需要搖旗吶喊,做出欲從敵後突襲攻城部隊的態勢就算完成任務了。

如果遇上敵軍主力轉而進攻鳳凰山,他不必死守,可以有序撤退。因為撫州城還有咱們的人馬,敵軍也不敢對其追得很遠。一旦敵人撤退,轉而進攻洪都,他就再度捲土重來,遠遠地尾隨敵軍,充當一隻在敵軍耳邊不斷“嗡嗡嗡”的蒼蠅就行了。

各守城部隊都歸位之後,就只剩下一個任務,就是不斷堅固各防禦堡壘,多多準備檑木滾石。

而我作為預備隊隊長,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訓練胡美給咱留下的這三千“精兵”。

對於此事,我還是早就留了個心眼兒的。這三千“精兵”由朱文正親自挑選,好歹他也在洪都待了半年了,對胡美部眾的情況多少熟悉一點兒。

如果真的是任由胡美給我們留下三千“精兵”,那這些“精兵”絕對是最爛的。

但即使如此,這些兵員的素質比起鄧愈、趙德勝他們的人馬還是差了許多。好在有陳維林他們一眾人幫著訓練,爭取達到“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效果吧!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完成了對洪都城的四面合圍。一場震爍古今的攻防大戰馬上就要拉開序幕了。

四月二十四日清晨,陳友諒下達了總攻命令。

洪都七門同時受到敵軍攻擊,但很明顯,敵軍的主攻方向就是鄧愈把守的進賢門。其餘城門的攻城士兵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無非就是佯攻牽制。這與我們最初的戰略分析判斷完全一致。

而鄧愈把守的進賢門可就不一樣了,陳友諒的攻城部隊是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猛烈的衝鋒。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漢軍如潮水般的進攻,我們除了用遠端攻擊武器弓箭進行第一輪招呼外,對於已衝入城牆之下的漢軍,就更是檑木滾石齊下了。

看著漢軍在進賢門外拋下的不計其數的屍體,進賢門的守軍也是由最初的緊張、興奮,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