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六章 五路伏兵,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達指出,一旦陳友諒軍在龍灣地域遭受伏擊,肯定是邊打邊退,此時張德勝的水軍前來截擊,似乎是可以合圍陳軍。但如果此時陳軍棄舟上岸,從陸上向西、向南逃竄呢?

水軍對水軍,張德勝還可以利用敵軍混亂、秦淮河道太窄等優勢。如果陳軍上了岸,張德勝的水軍可就沒辦法阻擋撤退的陳軍了。

這樣豈不是眼睜睜地看著陳軍逃出了包圍圈?

徐達丟擲這話,在場眾人,包括朱元璋在內也是為之變色。對呀!剛才大家都只考慮到了水軍對敵撤退水軍的優勢,可沒有考慮到這一層一呀!

朱元璋看看眾人,眾人似乎一時也沒了主意。朱元璋只好又問徐達道:“那依天德將軍的意見,這個疏漏我們應該如何堵上呢?”

徐達不愧是朱元璋麾下第一戰將,就這短短的時間,他已在心中謀劃了一個初步方案。

徐達告訴眾人,還需要在大城港(此戰勝利後,朱元璋改此地地名為大勝關,沿用至今)一帶埋伏一支人馬。這樣一來,當陳軍後撤之時,我們就有了水陸兩路兵馬截擊敵軍。

朱元璋盯著地圖看了許久,點了點頭,看來他是認可徐達這個提議了。

不過他馬上又丟擲一個問題,這埋伏在大城港的人馬由誰當主將呢?

朱元璋話音剛落,李文忠和朱文正都立即起身,爭著討要這個差事。畢竟這可是個立功的大好機會嘛!

朱元璋立即否定了這兩個子侄的請命。

朱元璋告訴李文忠,他還有重要任務,就是盯住康茂才。此戰成敗的關鍵就在康茂才,如果康茂才真的是向陳友諒詐降,這一戰幾乎就可以拿下了。

如果康茂才當一棵牆頭草,甚至他弄假成真,真的充當了陳友諒的內應,那應天的局勢就危矣!

所以康茂才這個人必須死死盯住,要完成這個任務,李文忠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李文忠得到朱元璋這個答覆,也是點了點頭。這的確是一個馬虎不得的任務,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也充分說明了朱元璋對他的信任。

朱元璋不讓朱文正去大城港設伏的理由是,他要讓朱文正跟在自己身邊坐鎮獅子山。一旦哪支設伏人馬出現戰局吃緊的情況,朱文正必須去帶兵增援。

說得更加通俗一點兒,朱文正就充當了戰略預備隊隊長兼親兵衛隊隊長的職責,這個職責當然也不輕鬆。

其實,朱元璋不讓朱文正去大城港還有一個原因,只是他不願意告訴眾人而已。

這個理由就是,當初人心惶惶之際,朱文正不止一次地向朱元璋表明心志,願與應天共存亡。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朱元璋決定要好好培養一下這個侄子。

透過這次應天事件,朱元璋堅信了還是血緣關係更加可靠的想法。既然要培養朱文正,那就讓他在這次戰役中跟著自己,時不時地對他指點一二。

參與此次機密會議的九人之中,徐達、常遇春、馮國勝分別是三路設伏人馬的主將,李文忠、朱文正的主動請纓被朱元璋駁回了,沐英年紀又太小了一些。至於李善長、朱升、劉基三人都不是武將,看來這設伏大城港的主將人選是不可能在今天參會的人員中產生了。

正在朱元璋思謀之際,李善長倒是提出了一個人選。

此人就是楊璟。當初攻克集慶之前,此人是元軍中的一個管軍萬戶。攻克集慶之時,此人投降了朱元璋,初時編入徐達部。

後來在攻取常州的戰役中,此人作戰勇猛,被朱元璋授予親軍副都指揮使。眼下,此人正駐守在牛首山。

李善長推薦楊璟的理由是,此人驍勇善戰,且在應天多年,對應天周邊的地形是相當熟悉。

此人雖是元軍降將,但跟康茂才不同的是,此人跟陳友諒及天完軍方面沒有任何交集,不必擔心他會有二心。

聽完李善長這個建議,朱元璋拿眼瞅了瞅徐達。當初這楊璟歸降之時,曾在徐達麾下效力。朱元璋是要徵求徵求徐達的意見。

對於楊璟的能力,徐達當然是知曉的。本來他也曾想著推薦此人,但怕別人說他與楊璟有私交,便沒有開口。沒想到現在李善長推薦了此人,那徐達還有什麼理由不幫著美言幾句呢?

事情進行得很順利,有了李善長和徐達的強力推薦,朱元璋很快就拍了板,這大城港就由楊璟從牛首山帶兩萬人馬過來設伏。

五路伏兵的事情搞定了,還有一個重要事情得交給李善長了。那就是待康寧走後,立即在江東橋邊迅速修建一座石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