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文忠這番話講完,讓人不得不驚歎,別看這李文忠年紀輕輕,但這個太極還是打得相當不錯!

李文忠不光是說兩個方面都同樣重要,沒有孰輕孰重之分,還順帶著把舅舅朱元璋給狠狠表揚了一通,說他有雄才大略。

對於李文忠的這個回答,朱元璋是滿意的,同時又是不滿意的。

之所以說他是滿意的,是他覺得這個外甥的臨場應變能力還真不錯,說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兒。關鍵是李文忠這話還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朱元璋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李文忠這話說了等於白說。他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李文忠則是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這小子有些滑頭!

既然如此,朱元璋便繼續追問,如果讓你來選擇,你是願意繼續在外領兵,為我開疆拓土呢?還是願意回到應天,幫我建立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呢?

嘿嘿!看你小子滑頭!這下你總得給個明確的答覆了吧?

李文忠聽到這裡,也明白了。是不是舅舅要搞什麼人事變動,這次回了應天,就不讓我出去帶兵了呀?

從內心深處來講,李文忠自然是願意在外領兵作戰。一來積累功勞更加容易一些,二來不用時時處處在舅舅面前夾著尾巴做人。

這領兵在外,他即使不當主帥,別人也會因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給他三分面子。如果是主帥,那就更加不用說了,那是能拍板決定好多事情的呀!畢竟當一把手的感覺,那是美滋滋的呀!

可是這種話肯定不能給舅舅說呀!但如果要違心地說出願意待在應天,他也確實是心有不甘。

思索片刻之後,李文忠決定再耍一手太極。

他對朱元璋表態,他願意時刻聽命於吳國公大人。他願意做這革命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如果吳國公大人要他領兵外出作戰,他定當竭盡全力,為吳國公大人打下一片江山。

如果吳國公大人要他在應天鎮守一方,他也一定會在守在吳國公大人身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如果李文忠是在作報告,此處應該有掌聲!

不得不說,李文忠這一手太極耍得漂亮!連一旁的朱元璋都有些佩服這個善於耍太極的外甥了。

朱元璋是何等精明之人?

話說到了這裡,他也明白了李文忠的心思。這小子還是願意在外領兵作戰,但如果讓他留守應天,他也會服從命令。

看來,那個朱文正主外、李文忠主內的方針得變一變了。有合適的機會,還是讓這外甥出去領兵吧!

至於眼下,先將他留在應天。因為朱元璋打算把常遇春、馮國勝調回應天,把朱文正派到太平,當這西線主帥。

朱文正一走,這親衛隊、拱衛隊得讓李文忠挑起大梁。目前沐英還太嫩,等過兩年,沐英成長起來了,再讓李文忠出去吧!

至於調回常遇春、馮國勝是很容易找理由的嘛!

眼下張士誠在東邊挑事兒,可以讓他們兩個回來加強應天東邊的防禦。

只要常遇春、馮國勝不在太平,朱文正在西線當一把手似乎就顯得順理成章。

他日若準備在西線繼續發起進攻,朱元璋準備親自帶上徐達、常遇春等諸將出陣,這樣一來,朱文正還是明義上的西線主帥,如果戰事順利,朱文正的功勳就集攢起來了。

作好了這番思謀,朱元璋便對李文忠說道:

“文忠呀!眼下西線戰事趨於平緩,而東邊的張士誠要準備挑事兒。我打算將常遇春、馮國勝調到應天東邊加強防禦。

這西線的臨時主帥嘛!我思來想去,也就派文正過去我放心。只是他這一走,親衛隊靠沐英這個孩子一時有點兒撐不住。

所以嘛!舅舅打算讓你在應天待些日子,替我把親衛隊、拱衛隊的事兒都給抓一抓。這應天的城防,舅舅可就只能靠你啦!”

聽了朱元璋這話,李文忠心中是大為不快。原來舅舅讓我回應天,是為了讓朱文正這小子去西線當主帥、攢軍功呢!

李文忠本就與朱文正不和,這時,肯定得背後說點兒他的壞話啦!

於是,李文忠說道:“這,這西線主帥讓朱文正來當,是不是……”

李文忠故意不說下去。

朱元璋何等聰明,他知道李文忠想說什麼,他也知道自己這個外甥和侄子平時關係不睦。

朱元璋便笑著說道:“只是什麼?文忠呀!你是不是說文正當不好這個西線主帥呀?你是不是怕文正當了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