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還在驚愕之際,張定邊一槍又掃了回來,又有五、六人跟下餃子似的落入了秦淮河中……
緊接著張定邊是越戰越勇,掃了三、五個回合,船頭的幾十號張德勝的水軍全部被其掃入江中……
當時的場景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張定邊手裡拿著的不是一柄長槍,而是拿著一把掃帚,而張德勝的水軍兵士都不是兵士,就象是一片片樹葉。張定邊就像用掃帚掃落葉一樣,輕輕鬆鬆地就將這船頭聚集的幾十號兵士全都給清除了。
那三、四十號跟隨張定邊而來的親兵,這時也紛紛跳上了本來準備來圍剿他們的三艘張德勝水軍的戰船。
張定邊率領的這些親兵戰鬥力也是相當強的。很快,剛才這三艘張德勝水軍的戰船就全部被張定邊的人給控制了。
解決了這三艘戰船,張定邊立即瞅準敵船陣營的薄弱環節衝殺過去。而此時的王厚義則招呼十來艘戰船緊隨張定邊的戰船而去。
等到張德勝發現敵船已突入己方船隊的時候,想再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
雖然張德勝是不斷地招呼戰船截住衝在最前面的張定邊的戰船,無奈張定邊太過勇猛,就跟開了外掛一樣,一路是殺得前來阻止他突圍的戰船丟盔棄甲……
等到朱文正率領的精兵加入這場殲滅戰的時候,張定邊打頭陣的漢軍水軍突圍部隊已衝入了長江。
張德勝見朱文正的援軍已到位,加上早就在此截擊敵軍的楊璟部,還有後面的徐達、常遇春、馮國勝三路追兵,圍殲餘下的敵兵應該不是什麼問題,他就率水軍去追擊敵船。
很快,徐達、常遇春、馮國勝的三路大軍已經與朱文正、楊璟部成功會師。也就是說,此時,秦淮河上的戰鬥已經結束。
眾將正在商議是否進一步南下追擊敵兵之際,從獅子山上傳下來朱元璋的命令,徐達、常遇春、馮國勝三路人馬繼續向南追擊漢軍潰兵,朱文正、楊璟部在秦淮河兩岸打掃戰場。
且說徐達、常遇春、馮國勝三路人馬是一路向南追去。直到追擊到牛首山一線,敵軍殘部與正在牛首山一帶打和諧戰爭的敵軍匯合後,敵軍繼續向採石磯方向撤退。
在牛首山稍作休整,三路大軍繼續南追。
此時的朱元璋已趕往龍灣,據朱文正和楊璟打掃戰場的情況來看,這絕對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勝。
此役共計擊斃漢軍近三萬人,俘虜敵軍兩萬餘人,俘獲大小戰船一百餘艘,其餘兵器裝備不計其數。
被俘虜的漢軍將領張志雄、梁鉉、俞國興、劉世衍等人均表示願意歸降。特別是張志雄給朱元璋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情報。
這張志雄本是趙普勝的部將,趙普勝被陳友諒殺掉之後,張志雄隸屬於安慶的歐普祥領導。
陳友諒拿下采石磯和太平之後,張志雄及其所率領的水軍被從安慶抽調過來參與進攻應天的戰鬥。
張志雄因為趙普勝被殺之事,本就對陳友諒十分不滿。後來,徐壽輝死得不明不白,陳友諒篡奪了天完政權,張志雄便有了叛離之心。
當漢軍在龍灣中了埋伏之後,一片混亂,張志雄並未跟隨陳友諒一起突圍,而是率領親信兵士投降了。
張志雄告訴朱元璋,這次陳友諒幾乎是傾巢出動,太平和採石磯都沒有留下多少人馬駐守。安慶的歐普祥部也被抽調走了一部分精兵,且歐普祥是徐壽輝的死黨。陳友諒篡奪天完政權,歐普祥肯定是不會服從於陳友諒的。如果此時率軍一路追擊,不僅可以拿下太平、採石磯,就是拿下安慶、池州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張志雄是一個降將,但朱元璋經過分析,認為他的話是可信的。陳友諒取代徐壽輝,漢軍內部肯定有許多跟張志雄一樣的人,是會對陳友諒產生反叛之心的。
另外,從這幾名降將口中,朱元璋也得知陳友諒早與東邊的張士誠有過聯絡。
朱元璋當機立斷,命令常遇春、馮國勝兩路大軍繼續向採石磯、太平追擊,張德勝、朱虎則率水師向採石磯方向追擊。
徐達、趙德勝部迅速撤回應天,稍作休整之後,立即趕往東線。
朱元璋估計,張士誠肯定是打著坐收漁利的主意。當初陳友諒與張士誠肯定是約定了共同嚮應天進攻的時間的,陳友諒進攻應天之時,東線並沒有什麼動作。說明張士誠是在等待,他是在坐山觀虎鬥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