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況緊急,朱文正也顧不得細想,立即命人去給張德勝和楊璟發訊號。

訊號傳送完畢之後,張德勝和朱虎率領著水軍迅速出動。

朱元璋又與這位侄子在獅子山上,一邊關注戰局變化,一邊指點江山。

再看看陳友諒這邊,人一倒黴,喝涼水都塞牙縫兒。就在陳友諒慌亂指揮大軍撤退之際,秦淮河水開始退潮了。

陳友諒的豪華旗艦還沒開出兩裡地,隨著潮水退去,這艘旗艦竟然擱淺了。

陳友諒的水軍之所以強大,不光是水軍兵員素質較高,武器裝備先進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此番前來取應天,有大小戰艦近兩百艘。光是與他自己乘坐的豪華旗艦大小相差不大的大型戰艦,就有七十餘艘。

既然這些大型戰艦大小都差不多,陳友諒的旗艦能擱淺,其他的大型戰艦自然也是不能倖免了。

慌亂之中,陳友諒只得命令擱淺戰艦上的兵士登岸,一些小型船隻則繼續沿江後撤,登岸的陸上部隊與殘存的水軍互為呼應。

而陳友諒自己,只得換乘了一艘小船。

也算是歪打正著,陳友諒換乘了小船,反而救了他的性命。

本來他的旗艦十分打眼,徐達、常遇春、馮國勝三路伏兵是一路追著陳友諒的旗艦猛攻。這下,他換乘了小船,徐達他們三路追兵反而就失去了追擊的主要目標了。

戰鬥打到了這個時候,陳友諒的部隊已差不多減員過半了。當然這損失的六萬餘人馬並不全是被殺或被俘,其實大部分是被三路伏兵給衝散了。

眼看著,陳友諒帶著約六萬殘兵,水陸並進,快要到達入江口,順利進入長江了。前方又殺來大隊人馬。

不錯,在前方恭候陳友諒的正是埋伏在大城港的楊璟部。

眼看著楊璟部與陳友諒的潰兵交戰正酣,獅子山上的朱文正有些坐不住了。他向朱元璋請戰,立即去增援楊璟,要將陳友諒送上西天。

對於朱文正此時的請戰,朱元璋是立即就答應了。其實他正有此意,沒想到這個侄子自己先提出來了,看來這個侄子還是有些慧根的。

隨著前方張德勝、朱虎的水軍殺到,陳友諒的大軍已陷入團團包圍之中。

此時,徐達、常遇春、馮國勝三路人馬在屁股後面追著打,前方水上有張德勝水軍、陸上有楊璟的伏兵,不遠處,朱文正正領著一支精兵從北邊殺了過來……

眼看著,陳友諒今天要命喪這秦淮河上了……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此時有一個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句話。

這個人就是張定邊!

這張定邊生得是高大魁梧,頭戴一頂熟銅獅子盔,身披一副鐵葉攢成的鎧甲,腰繫一條鍍金獸面束帶,前後兩面青銅護心鏡。留著五綹美髯,相貌堂堂,英氣逼人。

張定邊對王厚義吩咐道:“師弟,眼下情勢危急,皇上就交給你了,你不能離開他半步。待我前去殺出一條血路!你們的座船就緊隨而來。”

說完,不待陳友諒和王厚義回話,便將佩刀掛在腰間,手持一柄精鋼鐵槍,帶著約三、四十號親兵跳上了另一艘小船。

此時,陳友諒才反應過來,本想叮囑自己這位結義兄弟幾句,但張定邊已經走遠了,哪裡還聽得見他囉嗦。

張德勝、朱虎的水軍不足萬人,本來是不佔任何優勢的,只是藉助漢軍四面被圍、慌亂撤退,加上河水退潮、大船擱淺的劣勢,雙方戰得是旗鼓相當。

漢軍水師的先鋒與張德勝的水軍先鋒在秦淮河上本是一番混戰。突然,一艘漢軍小船脫離己方隊形,徑直向張德勝水軍衝來。

張德勝的水軍見有敵船落了單,立即有三艘戰船圍了過去,企圖將這艘落單的敵船殲滅。

正在這三艘戰船即將接觸到落單敵船之際,突然從敵船上跳過來一個人。只見這人手持長槍對著張德勝水軍的兵士就是一通橫掃。

張德勝水軍的眾多水軍兵士見這人腦子抽風,竟然孤身一人前來送死,立即都是一手舉起盾牌擋住這攔腰一掃,另一手則都手持兵器朝這來人的身上招呼。

要說這些張德勝水軍的兵士考慮的也是沒有錯。敵方只來了一人,自己這邊有幾十人在船頭與其對戰,就是不還手只舉起盾牌抵抗,這敵人也休想佔得便宜。畢竟這人不可能一槍能將這幾十人都掃倒。

錯就錯在他們今天遇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猛男——張定邊!

只見張定邊一槍橫掃過去,立即就有五、六人落入江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