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握的,餘下的絕大部分都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當然沈大哥這邊和錐子山這邊都有份兒。
看樣子,這次咱們還得感謝朱元璋。如果不是他催促李善長趕工期的話,李善長一定會跟我們軟磨硬泡,要購我們的地,逐步將我們的利益盤剝。
據李善長說,為了確保工期,他已派出胡惟庸和李存義這兩大心腹。
胡惟庸專門負責舊城牆的拆除及石料的準備。李存義則專門負責迅速挖好新城牆的地基,並組織施工。
怪不得沒見到他們兩個呢,原來都被李善長給派出去了呀。
我忽然想起下一步準備去找常二哥,李善長說徐達和常二哥一起拿下了常州,那是不是得去常州找常二哥呀!
於是,我趕緊問李善長,常二哥究竟是在常州還是在鎮江。
常遇春是我結拜二哥的事,李善長早已是十分清楚。我向他打聽常二哥的去向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李善長告訴我,三天之內,常遇春必回應天。
原來今日朱元璋召見李善長並非只是說這建設應天新城的事情。其實找李善長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與他商議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拿下常州之後,朱元璋的兵鋒直抵張士誠的軍事及經濟重地蘇州。如此一來,朱元璋完全改變了以前在與張士誠對峙中那種被動挨打的局面。這下,反倒是張士誠緊張了。
這個決定未來一段時期用兵方針的會議只有四個人。
這也符合咱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開大會都是解決小問題的,開小會才是解決大問題的。越是重要的事情,開會的人就越少。
參加這次會議的除了朱元璋、李善長,還有湯和和朱文正。
李善長和湯和都是朱元璋的老兄弟。特別是湯和,那可是與朱元璋一起光著屁股長大的好哥們兒。
還有朱文正,那可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時,朱元璋的長子朱標還不滿兩歲,朱文正可以說是朱元璋當時最信任、最倚重的子侄輩的人物了。
從參與這次會議的人員身份上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政治謀略一點兒也不亞於他自己的軍事謀略。
會議由朱元璋親自主持。當他宣佈徐達、常遇春拿下常州的時候,除了朱文正,其餘兩人都是心中一驚。畢竟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朱文正之所以沒有表現出吃驚的樣子,主要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的親衛隊長。這個重大軍情還是常州那邊的報捷信使先將訊息告訴他的。
得了如此重要的訊息,他才敢連夜去找叔叔朱元璋,報告這個重大的好訊息。
在這三個人面前,朱元璋也沒必要兜圈子,講完了這個重大軍情。朱元璋立即問他們三個,下一步準備怎麼辦?
是繼續向東攻張士誠的蘇州,還是另做其他打算?
李善長與湯和都不發話,他們等著朱元璋先亮底牌,看看朱元璋是怎麼打算的。
他們兩個心裡清楚得很,朱元璋對於這事兒肯定心中早有就主張了,只是想看看別人是什麼看法而已。
李善長與湯和不發話,那就只剩下朱文正了。朱文正當時是個熱血青年,還不滿二十一歲的他,心中還是一番雄心壯志的。
二十出頭的年紀,也正是敢於藐視一切的年齡。既然這幫叔叔輩的人都不發表意見,那咱就來。
於是,朱文正開口了。
朱文正的意思是,蘇州是張士誠的防禦重地,要想順利拿下,並非如此簡單。
相反,如果我們在常州駐有重兵,作好隨時攻取蘇州的準備,反而更能讓張士誠放不開自己的手腳。
比如張士誠本來有個機會,可以攻取我們某塊地盤,但由於顧忌我們會進攻蘇州,他肯定就會放棄這個冒險的想法。
如此一來,張士誠肯定會為了蘇州放棄一些其他的潛在利益。
蘇州的確是一塊肥美之地。但是我們只要放下這個小利益,做好暫時先不取這塊肥美之地的打算,我們反而能從其他地方獲取更大的利益。
而張士誠則恰好相反,眼下他是暫時能保住蘇州這塊地盤,但也意味著他將放棄更多的其他機會。
按照朱文正的意見,就是派一個穩重之人,鎮守常州,隨時窺視東邊的蘇州。如果有機會,時不時東進蘇州騷擾張士誠一下,效果一定更加理想。
而我們真正的主要作戰方向則是放在應天的南邊與西邊,進一步擴大咱應天的戰略縱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