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向陳暊著重強調,“殺人一千,自損八百”絕不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應該幹出的事。
這《孫子兵法》之中,也提到過,“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高藝術。
聽了我這番言論,陳暊也不住地點頭稱是。
接下來的一個多時辰,我與陳暊兩人坐下來,就各自對《孫子兵法》的學習心得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我與陳暊兩人是越說越起勁兒,一旁的桃兒和杏兒倒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畢竟這些關於行軍打仗之事,女人肯定是不感興趣的。
我見她們兩個實在是無聊,就打發他們兩個走了,我繼續和陳暊探討。
也虧得我以前泡圖書館多,對於《孫子兵法》這類雜書也是有所瞭解。再加上現代的一些軍事思想,讓我能夠在陳暊面前瀟灑自如地指點江山。
有了《孫子兵法》作引子,我與陳暊的話就越談越多。
他也告訴我,他父親是大陳國的第五代君主,他父親十四歲那年就當了皇帝。
大慶七年(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太上皇陳英宗逝世,陳暊的父親陳明宗才算正式掌權。
元致和二年(公元1329年),陳明宗將皇位禪位給十歲的長子陳旺,是為陳憲宗,也就是陳暊的大哥。
這段時期,大陳國的一些著名的文臣武將先後去世。自陳旺繼位後,大陳國在與占城的交戰中逐漸開始處於下風。
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陳憲宗病逝。因陳憲宗無子,陳明宗便指定自己最喜歡的年僅五歲的第十子陳暭繼位,史稱陳裕宗,他繼續當太上皇。
陳暊的身份也由皇弟變成了皇兄。
陳裕宗始終只是個孩子,還處在貪玩的年齡,讓他擔負起軍國大事怎麼可能。
而父親陳明宗因為身體原因,也漸漸不理國事,大陳國與占城的交鋒中已逐漸演變成被動挨打的地位。
陳暊生於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當時正是精力旺盛、氣血方剛的年齡。看著自己的國家逐漸衰敗,心中哪有不著急的。
雖然這些年來,他自己的身份是恭定王,並由驃騎上將軍升遷為右相國,但好多事情,他也作不得主。
現在父親去世,他一心想著來元朝上表朝貢之後,回國好好輔佐他的十弟。
陳暊之所以認真研讀《孫子兵法》,就是想著有朝一日,能替自己的十弟帶兵征討占城國,重新找回大陳國的威嚴。
陳暊還告訴我,雖然他不是皇帝,但好歹也是個王爺,又是右相國。他家裡已娶了三位夫人,有兩個兒子、四個女兒。
見他如此將自己的身世都原原本本地告訴我,我便也告知他我的一些家庭情況。很湊巧,我也是娶了三位夫人。
我還告訴他,天天來照料他的桃兒和杏兒是我的兩個結拜妹妹。不知不覺,就已到了正午,桃兒來叫我們去吃飯。
本來,陳暊的飯食平常都是由桃兒和杏兒送來的。今天和他聊得開心,我便讓桃兒去安排幾個好菜,再來一壺酒,我和陳暊中午喝點兒。
桃兒提醒到,陳暊有傷在身,不能喝。我一想也是,便讓他溫點黃酒來,我和陳兄邊吃邊聊。
不多一會兒,幾個菜就擺上了桌,我就與陳暊邊吃邊繼續聊了起來。
酒過三巡,我開始談正事了。
我說準備過完正月十五之後,送他去元大都上表。畢竟現在他是孤身一人,讓他一個人上路,我也是放心不下。
陳暊聽了這話,當即就要給我行大禮。我趕緊攔住他,說咱們本來是相隔甚遠,但命運安排竟然能遇在一起,那就是上天安排的一種緣份。
我也向他講起了,我準備去元大都尋找蘭兒三叔一家的事情,說送他去元大都也只不過是做個順水人情。
可陳暊並不這樣認為。自從安慶遭難之後,他都不知道今生還能不能回到大陳國。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即使回了大陳國,他也沒辦法面對自己的十弟。
可現在我說願意護送他去元大都,他就好比是在沙漠中突然發現了水源一般,心中必定是暢快無比的。
又是幾杯酒下肚,陳暊說道,如若我不棄,願與我結為安答。
什麼?安答?
怎麼這個稱呼這麼耳熟?
我腦子飛速運轉,結為安答是個什麼意思?
陳暊見我愣在那裡,以為我是不願意,臉上表現得十分失望。
我忽然想起了金庸先生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