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七章 楊憲的猜測,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事兒與李善長有關,皇上不可能看不出來。
因此,楊憲在獄中是反覆琢磨,最後是想到了一個人——李文忠。
楊憲告訴劉伯溫,當初胡惟庸以中書省參政的身份,截下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的近親屬狀告楊憲的告狀書,交給楊憲,給楊憲賣了個人情。
可是後來,劉炳等人的告狀信則是由胡惟庸直接呈遞給皇上的。這是為什麼?
胡惟庸如果要幫楊憲的忙,既然截了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的近親屬的告狀書,為什麼又不截下劉炳等人的告狀書?
如果說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的近親屬的告狀書上多是些子虛烏有之事,那劉炳等人的告狀書上又何嘗不是這樣?
因此,楊憲有一個猜測,那就是胡惟庸壓根兒就不是在幫楊憲的忙,反而是在故意坑他。
如果順著這思路推測下去,那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的近親屬的告狀書或許就是李善長、胡惟庸二人設的局。其目的,一是讓胡惟庸取得楊憲的信任,畢竟當時楊憲是胡惟庸的頂頭上司。另外一個目的,很可能就是故意挑起楊憲與李文忠的明爭暗鬥。
以楊憲對李文忠的瞭解,這人是一個十分心狠手辣、而且是睚眥必報之人,自己因為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的近親屬的告狀書,也曾授意人上過不少參奏李文忠的奏摺,但自始至終,似乎都沒有受到李文忠的反擊。
這才是讓楊憲最想不通的。他怎麼也想不通,李文忠這麼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受到自己的攻擊之後,竟然沒有任何還手的跡象?
雖然楊憲現在是身陷囹圄,但在被罷相之前,他也曾是耳目眾多,不可能李文忠有任何反應,而他不知道的。
直到楊憲被罷相之前,他只得到一個關於李文忠的訊息。而且這個訊息是應天坊間廣為流傳的一個訊息,那就是李文忠曾在福建招募養蠱人。
要說這個訊息,楊憲是早就知道了。當初,楊憲參奏李文忠之時,就專門提到了這一條。只是朱元璋處理了屠性、孫履、許元、王天錫、王橚等人,斥責了李文忠本人之後,對這一條是置之未理,甚至連提都不讓人提。
當初,楊憲還覺得此事奇怪。因為以朱元璋一慣的尿性,對於養蠱用蠱這等有違人道的不法之事,是絕對不會姑息的。怎麼到了李文忠這兒,這事就不了了之了呢?
楊憲有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就是李文忠私自招募養蠱人一事,難道是朱元璋首肯?或者說是他默許的?
如果真是這樣,那應天城內悄悄流傳起這個訊息之後,朱元璋肯定會認為這個訊息是楊憲放出去的。因為當初知道這個事情的,除了朱元璋、李文忠,就只剩下他楊憲了。正是因為如此,朱元璋就必須要楊憲死……
推測到這裡,楊憲有一股不寒而慄的感覺。這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不僅是心裡發冷、發寒,而且是脖子上也發寒呀!
如果這個推測真的成立,那就牽扯到兩個更加可怕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這個放出李文忠曾在福建私自招募養蠱人訊息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第二個問題便是,如果朱元璋早就知道李文忠私自招募養蠱人一事,那朱元璋為什麼不追究此事?朱元璋和李文忠這又是想幹什麼?究竟有什麼目的?
很明顯,朱元璋肯定是不想讓人知道李文忠私自招募養蠱人一事的。也正是因為這個訊息突然在應天傳開,朱元璋才懷疑到楊憲。楊憲才被簡單的以“放肆為奸事”五個字,被罷相、打入天牢、秋後問斬……
楊憲說到這裡,不僅是楊憲自己感到了一陣寒意,連在一旁的劉伯溫聽了這話也是差點兒驚掉了下巴。劉伯溫怎麼也沒想到,本以為就是楊憲跟汪廣洋、李善長之間的那點恩恩怨怨,最後竟然牽扯到了李文忠、還牽扯到了朱元璋。
雖然這些只是楊憲的推測,但是除了這個推測,似乎真還找不到楊憲突然被罷相、還要被問斬的合理解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