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料轉交給了楊憲。

不待楊憲琢磨胡惟庸這話的真假,胡惟庸故意岔開話題道:“皇上看完這些材料之後,立即將材料原封不動交給丞相。看來,皇上對丞相還是信任的呀!這古話兒說得好‘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這事兒丞相還是看開一些的好……”

對於胡惟庸的這番“好言相勸”,楊憲沒什麼反應。他衝胡惟庸揮了揮手,讓胡惟庸退下了。

經過一番琢磨之後,楊憲去找了劉伯溫。

劉伯溫聽說御史劉炳告發楊憲,並沒有表現得十分驚訝。他告訴楊憲,劉炳與李善長的關係可不一般,先前你三番五次舉報李善長,這傢伙自然也想著還擊你幾下子。好在是皇上竟然把這些告狀信交給你了,那說明皇上是信任你的。你也不必要對此事耿耿於懷,有些事該翻篇兒就得翻篇兒啦……

對於劉伯溫的勸和之言,楊憲哪裡聽得進去。這劉炳既然是李善長的人,那必須得狠狠地打擊呀!

回到中書省後,楊憲立即指使與自己相交甚厚的幾名御史以及一些中書省官員,對劉炳群起而攻之。

面對送到中書省的多封告狀信,楊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即對當事人劉炳展開突擊審查,很快便敲定了一些劉炳的“犯罪”事實。

話說從古至今的官員又有幾個能經得起認真查?尤其是帶著放大鏡去查呢?歷史上又出過幾個海瑞呢?即使是清廉如海瑞,在驚濤駭浪的政治角鬥場裡,也曾是九死一生……

楊憲深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真理,對政敵下手,就得快、準、狠,否則,遲則生變。

從對劉炳立案調查,到斬首劉炳,前後也就兩天時間。李善長、胡惟庸還沒有反應過來,劉炳便已人頭落地。

李善長、胡惟庸驚聞劉炳授首,是急得真跳腳。他們兩個可沒料到,這楊憲哪像個堂堂的左相,簡直就是個“二愣子”嘛!別人是一言不和就拔刀,他楊憲是一言不和就要你命……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正在楊憲慶幸自己先下手為強,斬殺劉炳,狠狠地打擊了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集團的囂張氣焰之時,一隻“黃雀”已經躲在他背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準備給他致命一擊了。

幾乎就在楊憲辦理劉炳一案的同時,應天城內悄悄流傳著一個小道訊息:左都督李文忠曾經在福建招募畲族養蠱人,按《律令》李文忠犯了大禁。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家提起明朝的律法,首先就想到了《大明律》。不過,這《律令》可算得上是後來《大明律》的雛形了。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稱吳王之後,便命令李善長、劉伯溫、朱升等人議定了《律令》,作為明初的律法。

直到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才命令刑部尚書劉惟謙等人在《律令》的基礎上繼續修訂完善,於次年頒佈了《大明律》。

李文忠曾經在福建招募畲族養蠱人的這個小道訊息,對於其他人來說,無非就是覺得這是有對李文忠不滿之人,故意放出的訊息。至於這個訊息的真假,都是幾年前的事兒了,難於查實。

當時,身處應天的我聽到這個小道訊息之後,還認為是沐英這小子因為看不慣李文忠,故意讓人散佈的訊息。根本就沒有多想。

雖然眾人都對這條訊息不是十分關注,但有兩個人對這條小道訊息卻是高度關注。一個人是當事人李文忠,另一個人便是朱元璋。

當年,楊憲告發李文忠之際,曾經有一條,便是奏報李文忠私自招募養蠱人。朱元璋對此大為火光,親自將李文忠召來核實。

當李文忠承認了招募養蠱人的事實,並說明了理由之後,朱元璋對此事不僅不再追究,反而是燒掉了楊憲的那份密奏。因為李文忠招募養蠱人,取得蠱毒是為了朱元璋的江山著想,朱元璋自然要替李文忠掩蓋此事。

而當時,知道這件事的,除了朱元璋自己,就只剩下兩個當事人李文忠和楊憲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