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章 汪廣洋丟官,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完,楊憲就跪在地上,朝著朱元璋磕頭磕個不停。

朱元璋衝跪在地上的楊憲擺了擺手,說道:“退下吧!”

楊憲退下之後,朱元璋心中也是一陣難受。因為他已經明白,汪廣洋不孝之事,算是實錘了!

接下來,朱元璋又單獨找胡惟庸談過此事。還到李善長府上,以探病為由,就此事徵求過李善長的意見。

胡惟庸那裡,自然是不用說。竟然有人彈劾汪廣洋,那是好事呀!汪廣洋要是出了中書省,就只剩下一個楊憲了,局面對自己是有利的呀!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胡惟庸怎麼可能幫汪廣洋說話,不添油加醋就不錯了。

不過,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李善長的態度倒是有些反常。站在李善長的角度,汪廣洋被彈劾,李善長應該是趁勢再踹他一腳,以達到穩固淮西集團地位的目的。

可李善長竟然告訴朱元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汪廣洋多年未曾回老家探望年邁的母親,也能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他對工作盡心盡力,他為了大明的江山鞠躬盡瘁呀!

最後,李善長竟然還請求朱元璋不要對汪廣洋處罰得太重,畢竟汪廣洋的才能是擺在這裡的,大明需要這種人才呀!

李善長說出這些話,不僅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也是顛覆了他之前的一些認知的。

也正是有了李善長為汪廣洋求情之事,朱元璋覺得李善長肚量大,可以繼續信任,也為後來淮西集團戰勝浙東集團埋下了伏筆。

七月初,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上朝,突然對身前的汪廣洋問道:“汪丞相,你有多久沒有回老家探望年邁的母親啦?你可知你的老母親現在身體狀況如何呀?”

朝堂之上,朱元璋竟然問起左相汪廣洋的家事,好多官員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當事人汪廣洋更是雲裡霧裡。

汪廣洋不知朱元璋為何有此一問,只得跪在地上老實回答,自從十六年前客居太平之後,再未回過老家高郵。

堂下百官聽聞汪廣洋十六年未曾還鄉,也是一片竊竊私語。當然,大部分還不知道即將會發生什麼,他們只是在小聲議論,這左相汪廣洋的品德甚高,堪比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呀!

朱元璋點了點頭,冷冷地說道:“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汪丞相,你自認為自己對母親可夠孝順呀?”

汪廣洋哪曾料到朱元璋有此一問,立即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說道:“臣有罪!臣有罪!”

朱元璋仰天嘆了口氣,接著說道:“為政以德,正己修身。你這個丞相自然應該是成為百官的楷模,可是你竟然如此對待你年邁的老母親。你可曾知道有無數個日日夜夜,你的老母親在巴望著你回家看她一眼?”

朱元璋說到這裡,汪廣洋可嚇得不輕,那磕頭的聲音是更加響亮、更加急促了。

朱元璋看汪廣洋這副樣子,又想起先前李善長的話,便搖了搖頭,說道:“朕念你昔日有功,也不過多責罰你了。你立即回老家高郵,好生侍奉你年邁的母親吧!”

就這樣,汪廣洋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相就被朱元璋如此輕描淡寫地給罷免了。在場的官員,除了楊憲、胡惟庸等少數幾人,其餘的無不一片驚愕。

劉伯溫本欲跪下為汪廣洋求情的,但轉念一想,這事兒有些不對頭。這朱元璋是怎麼知道汪廣洋多年未曾回家鄉的?這其中肯定然有人告密。

現在朱元璋正在氣頭上,在這告密之人還沒弄清楚之前,為汪廣洋求情也是白搭,反而惹得朱元璋不高興。就這樣,劉伯溫忍住了,沒有作聲。

汪廣洋被罷相,退下之後,朱元璋接著宣佈,即日起,由楊憲暫代左相之職。這一下,不僅是眾一人愣,連楊憲也沒料到,幸福竟然來得如此突然。

就在眾人向楊憲道賀之時,朱元璋又高調地宣佈了一件大好事。李文忠奇襲應昌,收穫頗豐,目前正在班師回應天的路上。李文忠回應天之日,他將親率文武百官在奉天門迎接凱旋之師。

朱元璋既然要親自出城相迎,少不得要舉行一些儀式。考慮到楊憲新任左相,事務繁忙,這迎接李文忠一事,就由中書省參政胡惟庸全權負責。

話說早在洪武三年年初,一向“嗅覺靈敏”的李文忠探得逃往應昌的元順帝因憂鬱而病重,估計這哥們兒是活不長久了。

一旦元順帝病亡,北元內部必然有一番忙亂。李文忠便悄悄將兵力北移,做好了隨時偷襲應昌的準備。

果然如李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