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禎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八章 軟蝟甲,明越坡,國之禎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霏兒告訴我,劉大哥的確是找人看過日子了。至於為什麼選初九,劉大哥右沒說。如果想知道原因,以後可以去問他。
我算了算日子,今天是十月十九日。明天去黑石嶺看看,少則三五天,多則十來天,我肯定會返回錐子山的,不耽誤與張思淑的婚事。
我又跟張思淑說了要去黑石嶺看看那邊情況的事情,張思淑沒說話,但我可以感覺出她心中的不捨。
好在我去不了幾天,就得回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第二天,我便帶上羅仁、陳定邦去了黑石嶺。
現在的黑石嶺可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周定成、劉善榮正帶著一幫人在冶煉隕鐵。
唐世超、唐耀祖父子在配製*,還帶了幾個學徒,這應該是杜黑子安排的。
譚誠正在細心地雕刻銅版,候富貴、陳為俊則在一旁給他打下手。
眾人見我和羅仁、陳定邦來了,都圍了過來,包括正在房間裡雕刻的譚誠他們也出來了。
我們也跟大家打了招呼,閒話了一陣。
接下來,我決定先去看看周定成他們冶煉隕鐵的情況。
因為考慮到鍊鐵廢水的排放問題,因此周定成的冶煉設施建在最靠近黑石嶺的入口處。這樣廢水就直接從這裡排到了外面的水潭。
雖然也是形成了汙染,但在那個時代不算是什麼問題,而且我們也沒辦法研製出汙水處理裝置。
周定成在前面帶路,一一給我作了詳細介紹。
按現在的說法,周定成他們大致有三個生產車間。
這第一個是算是冶鐵間,裡面有一個冶煉生鐵的高爐。這個高爐呈圓柱形,直徑約一米,高約二米,應該說在當時,這是一個比較小的高爐了。
但因為我們所冶煉的是隕鐵,技術要求高,受熱要求均勻,因此用這種小高爐反而比較合適。
這個高爐的作用就是將那些隕鐵石塊和自己冶煉的焦炭放在裡面,經過高溫加熱,將隕鐵冶煉成生鐵。
在當時一般冶鐵都用的是木炭,不用煤,因為煤裡含有大量的硫,冶煉的鐵只能是廢鐵。
但木炭燃燒的溫度,冶煉普通鐵礦石尚可,冶煉隕鐵就不行了。
因此,周定成經過實驗,用上好的煤先提純,經過蒸餾,提煉成焦炭。
不過焦炭可是現代的說法,那個年代並沒有這一說,周定成他們稱這種煤的提純物為“煤精”。
高爐提煉出的隕鐵只能稱之為生鐵,生鐵的含炭量太高,很脆,沒有延展性,這隻能算是冶煉隕鐵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將生鐵冶煉成熟鐵,也就是一個除炭的過程。
同樣還是有一個高爐,不過這個高爐與冶煉生鐵的高爐還是有區別的,首先這體積就小了一號。
另外,它的鼓風口在上面,從上面鼓風下來。
古人為什麼把鐵分為“生鐵”和“熟鐵”,這也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說法。
這個冶煉熟鐵的高爐的工作原理就是,先將冶煉好的生鐵捶成碎片,和“煤精”一起放入已經預熱的爐膛內,風從上面鼓入。
不斷升溫後生鐵被加熱到半熔融狀態,透過攪拌增加鐵和氧氣的接觸面,可使鐵中的碳氧化,溫度隨之升高,而矽、錳等物質氧化後跟氧化鐵生成矽酸鹽類物質。
隨著碳份降低,鐵的熔點增高,凝聚成疏鬆的團塊,最後取出鍛打擠渣。
這個不斷攪拌的過程,活象是炒生鐵一般,既然是炒,炒之前的鐵便被稱之為“生鐵”,炒好的鐵便被稱之為“熟鐵”。
熟鐵的延展性好、韌性好,但硬度又不足。
要想打造出精良的兵器,還得繼續冶煉。這便進入了第二個車間,這個車間裡還是有一個高爐。
不過這個高爐並不是密封的。周定成給我介紹了,這個高爐的作用就是灌鋼。
說到這灌鋼技術,由來已久,在南北朝的時候已發展成為主流的鍊鋼方法。
灌鋼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將熟鐵鍛成細條,然後盤成一團(大概類似蚊香),然後把生鐵片置於熟鐵“蚊香”之上。
或者把熟鐵條捲成螺旋狀,然後把生鐵片塞入螺旋之間的空隙中。
然後用泥封住爐灶,或者是封住鐵團本身,開始燃燒加溫,直到1200攝氏度以上,生鐵熔化。
由於泥封,生鐵不會因氧化脫碳,而是變成鐵水流入熟鐵之間,然後冷卻取出鐵團鍛打,就宣告煉製成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