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世界級陰謀,貓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版社,1995年。
——《希特勒:領袖魅力的政治考驗》Hitler: essai sur le charisme en politique; Gallimard出版社,1995年。
——《希特勒,1889…1936:狂妄篇》Hitler; 1889…1936: hubris; Flammarion出版社,1999年。
——《希特勒,1936…1945:復仇篇》Hitler; 1936…1945: Némésis; Flammarion出版社,2000年。
——《魔鬼的好運:瓦爾基里行動的敘述》La chance du diable: le récit de l’op é ration Walkyrie; Flammarion出版社,2008年。
8)《必須殺死希特勒嗎?》Faut…il tuer Hitler?,秘史檔案Les Archives de l’histoire secrète; Italiques出版社,1999年。(世界報叢書Le Monde des Livres,1999年10月22日)
* * *
[1]1992年10月31日,教皇讓·保羅二世公開承認那些反對伽利略的教會學者曾經犯下的錯誤。
[2]哥達曾是1773—1944年間編撰皇室家族和歐洲貴族上層年鑑的所在地。正鑑於此,此後便有了“屬於哥達”的說法,指代某人來自上層精英階層。
[3]參見第三章《實施中的世界新秩序》。
[4]參見第七章《肩並肩,手拉手的中情局和黑社會》。
[5]尼古拉斯·古德里克·克拉克在研究方向上含混不明。可以說,他更多地站在物件一方提供理由,而非一個批評的視角。
[6]這則關於薩維特里·黛維的佚事也許可以被列入聖徒傳記。當年的6月1日,保加利亞軍隊佔領希臘;8月20日,義大利軍隊又於馬其頓登陸。
[7]阿赫那吞對於神學演進的大力推動,使他成為一個在現代埃及學中備受爭議的人物。
[8]薩維特里·黛維於1982年死於英國。
[9]參見第二章《外星人(一直)在我們中間》。
第五章 CHAPITRE 5
到處都是魔鬼(尤其是在細節裡)
謹慎些,警惕些
藏在你“惡”中的魔鬼,就像一頭咆哮的獅子,靜窺時機,把你吞沒。
聖·皮埃爾(Saint Pierre)
* * *
他身穿Prada,他在醬料裡,他來自塔斯馬尼亞,他精緻而小巧。我們在他手中,他在我們體內。我們有他的美貌,他來自沃韋爾[1],他在上帝陪伴下演著戲,他還在發著笑,他叫羅伯特。我們向他乞求,我們和他一起走,我們和他簽下約,我們把靈魂賣給他,我們是他的擁護者……到處都是魔鬼,這樣的說法合情合理嗎?
如果有人曾經和他不期而遇,不用覺得吃驚:藍調吉他歌手羅伯特·約翰遜(Robert Johnson)就講過,1931年的一次神秘邂逅令他的才華由此迸發。有時,魔鬼會給我們一記耳光,讓我們變得和他一樣凶神惡煞;有時,他也會給我們魔鬼般美妙的甜頭……就在被他附身的剎那。“9·11”現場目擊者中有人宣稱,曾看到過隱藏在一號塔樓崩塌塵埃中的魔鬼面容。這種幻想性錯覺(pareidolie)最易產生的效應便是在一處混亂中識別出明晰易懂的樣貌,比如雲彩的形狀?從滾石樂隊到皇后樂隊,在流行音樂中可以聽到魔鬼的聲音。此外,他還藏身大品牌的廣告和商標裡:可口可樂(聖誕老人是撒旦),還有耐克及其著名廣告詞“想做就做”,好像可以理解成一次自殺的邀約。魔鬼,有人說,甚至棲身在商品的條形碼中。
在Arté電視臺的網站上,一個名為“滾開,你這魔鬼”的遊戲問到:“你是一個怎樣的魔鬼?創造的開始,傑羅姆·博世(Jér?me Bosch[2])為你敞開充滿魔鬼般誘惑的‘快樂花園’,你需要面對魔鬼來自宗教或世俗的不同化身。願善的力量與你同在!”
魔鬼也總能激發無數傳奇傑作的靈感源泉:歌德的《浮士德》;巴爾扎克的《長壽仙液》、《驢皮記》、《改邪歸正的梅爾莫斯》;查爾斯·羅伯特·馬圖林的“哥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