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辭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第54話 二小姐可有法子?,重生之第一錦鯉,葉辭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周的科舉制度,從縣級的鄉試,到州府一級的州試,再到全國範圍的會試和最終由皇帝決定三甲的殿試,共分四級。
前面的三次考試,各考三科,內容分別為的經義、詩賦和議論。
在這三科裡,經義主考先賢經典古文默寫。只要肯下功夫去記,學子之間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詩賦主考格律的練習應用,這是平日在私塾學堂,或是學子之間組織文會時,對詩作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也不算多難。
而第三科議論,則是就往年的國政民情,撰文議論評判。
大周的科舉錄才,選取的不僅僅是識文斷字的書生,還有能問國事為民造福的大才。
所以在這三科中,議論成文是最難的一科。
因為它最接近為官之道。
但相比於殿試中考到的對策策問,卻又不能相提並論。
議論,是就往年或假想的情境評判議論,只要給出觀點,並加以佐證即可。
這種情境,因有範本在先,學子可猜題提前準備。
但策問就不同了。
且不說在朝堂之上面對君主和百官對答,需要有怎樣的膽識和勇氣,單就問答之間,僅一息片刻的思索時間,都極為考驗學子的反應程度。
而且這問答的內容,都是當日上朝將議的朝中大事,上朝的官員或許對內容都一無所知,更罔論這些新科學子,又哪裡有可能提前準備?
就像眼前那捲軸上所說的,近日黃河春汛,淹了太祖祠一事,在場又有誰知曉?
許是周夫子也知一上來就出這麼一道題目太難,所以才又放寬了限制,一柱香的時間,可以最多十個人合作。
但饒是如此,這道題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這樣想著,天歌緩緩站起身子,向人群中看去。
此時,眾人也似回過味來,知道這道題雖難,卻不得不去面對,連忙開始跟周圍認識的人邀請組隊。
三個臭皮匠,也頂個諸葛亮,十個士子在一起,定然比三個臭皮匠好多了。
所以沒有人去理會徐淮附加的那句,沒有報名的人罔論男女都可以作為隊員協助。
除卻一個人。
當看到人群中擠出的小腦袋的時候,天歌不由伸手招呼,綻開笑顏。
趙禾嘉邁開腳丫子,湊到天歌跟前,“二姐。”
“說說看。”
沒有廢話,天歌拉著趙禾嘉往一邊人少的地方去,邊走邊問他看法。
然而就在這時,前路突然被人擋住。
“敢問小兄弟,可願組隊?”
天歌拉著趙禾嘉的步子一頓,兩人同時抬起頭來,異口同聲。
“是你?”
趙禾嘉看一眼天歌,先問來人道:“公子不是夫子身邊的學生嗎?也要參加入學測?”
這個人趙禾嘉記得,那次錢老爺的壽宴比賽上,他一直跟在周夫子身邊。
那人一笑澹聲。
“誤會。家父與夫子乃是舊識,先前只是暫居周府,卻非是夫子的學生。如今我與小兄弟一樣,若是入學測不過,夫子也不會收我。”
趙禾嘉聽罷,正想開口,可是又不自主的看一眼天歌,想要問詢她的想法。
“眼下這麼多學子士人,公子為何要選這麼一個小孩子組隊呢?”天歌禮貌回笑,卻覺得眼前這個易家公子目的不單純。
易廷益伸手一指不遠處的人群,“姑娘可看看那些人,大都是相識相親之人組隊。一來,是否願與易某這樣一個陌生人組隊是一回事;二來,組隊之後,是否能達成共識又是另外一回事。隊友在道合,不在多。”
“聽這話的意思,公子自信肯定能過關,那又何必跟我們組隊呢?一個孩子,萬一拖了公子的後腿,那可就不划算了。”
天歌的貓兒眼望著易廷益,其中的戒備不減分毫。
“那是因為,易某不自信僅憑一人之力可過關。”易廷益坦誠道,“所以看到姑娘和令弟的時候,才想一起組隊。先前姑娘和小兄弟都得了夫子誇獎,在下相信,有那樣一番見地的人,非是凡俗之輩。”
說到這裡,易廷益頓了頓,一臉自信,“再者,易某相信,你們也會需要我。”
天歌看著眼前的易廷益,愣怔一瞬,便點了頭。
時間寶貴,一炷香的功夫,不划算與這麼一個人你來我往的論斷。
再者,或許這個易家公子真能幫上什麼忙也說不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