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辭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第54話 二小姐可有法子?,重生之第一錦鯉,葉辭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易廷益見狀,對著二人拱手,“在下姓易,字廷益。”
天歌點點頭,沒有說話。
趙禾嘉則還禮,“易大哥。在下姓趙,名禾嘉,這是我二姐。”
“說說看,有什麼想法。”
彼此介紹完,天歌便直接出聲相問,也沒有點名道姓。
易廷益倒是乖覺,先主動開口以示誠意。
“黃河每年汛期兩次,一次是春日回暖化冬冰的春汛,一次是秋日雨季的秋汛。這一次淹沒汾州的,就是春汛。
想必二位知道,本朝皇帝本是齊哀帝林琰在位時親封的徵西大將軍,林氏昏庸縱容貪虐,導致民不聊生,才有了陛下取而代之。陛下臨位後,改國大周,年號慶和,追封生父為太祖皇帝。這太祖祠,就是陛下生父的墓祠所……。”
“這些我們都知道。”
天歌面色不悅,打斷了易廷益的普及。
林氏如何昏庸無能,魏寧這個徵西大將軍又是何等英武,她一點都不想聽。
這些跟題目有關係嗎?
沒有。
那麼又有什麼必要提呢?
更何況是一個連林琰都沒見過的人,他易廷益又有什麼資格評價?
他們給他一個哀帝的稱號,他就真的恭仁短折,德之不建了嗎?
荒謬!
天歌憤然的時候,易廷益卻不知自己哪裡說錯了話,不由一愣。
趙禾嘉連忙緩和解釋道:“易大哥別介意,實在是時間有限,我二姐又是個急性子,還望你別往心裡去。”
這話一出,天歌也意識到自己方才的情緒太過激烈,背過身解釋,“時間有限,易公子若是有誠意,就說點大家都想知道的。”
“是。”易廷益拱手,繼續說自己的看法:
“對於這樣的情況,按照朝廷慣例,就算是國庫開支已有定數,也不應該刻薄祖宗祠堂,所以撥款重修肯定是常理。但若只是如此,這道題難免太簡單了些。
方才題面上說,今年國庫開支已有定數,暗含的意思,便是如何在不動用國庫的情況下,地方上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尋常方法,無非開源節流。但這次淹沒的,畢竟是皇家宗祠,不能將就,所以節流只怕困難。那就只有開源,而且是不引起民怨的開源——若是因此激發民怨,陛下當初討伐林氏取而代之的理由,只怕就站不住腳了。
所以換言之,這道題考的,是如何讓地方官員,在不增加賦稅不激起民憤的情況下,增加地方上的資財。”
聽著易廷益侃侃而談,趙禾嘉不由點頭附和。
“確是如此,皇家宗祠,僅憑地方之力,肯定難以修建完成,所以這道題並不是真的想讓地方上來修建太祖祠,而是問如何合理增加地方財政,好避免以後再有此類禍事發生,減緩國庫壓力。”
易廷益看他一眼,面露欣賞。
這次入學測的題目,是他所出,所以他知道這到底到底想問什麼。
可是他沒有想到,不過是自己的旁敲指點,這個孩子就已經反應過來。
關於黃河春汛這事,在他出上都的時候,朝中已經討論的不可開交,但陛下都一直不滿意。
後來還是到了青城,在跟周夫子一番交流之後,他才知道皇帝一直不點頭,在等的是什麼。
一個太祖祠淹了,可以國庫超支補休,可是各地的天災人禍,每一年都時有發生,那個時候,還能一直靠國庫嗎?
與其要國庫補足,不如地方上先富起來。
“然而各州府情況不同,所以這個富起來的辦法,就很難說了。”
易廷益嘆口氣,就算直到如今,他也還是沒有想出來。
周先生說,這個趙家二姑娘是個聰明的,不知她可有法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