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部分,亡宋,暖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畢竟探子,不可能明目張膽的八百里加急回峽州,只能放飛鴿,甚至走回去。
所以鄂州艦隊到達的訊息十有八九還沒傳開。
但是為了保險,方天定依舊命令艦隊前移了將近三里。
而同時,背峞軍便得到衛亨的命令,疾奔到了江邊。
因為是後半夜起霧,所以上游的人可能已經出發了,背峞軍甚至顧不得許多直接奔馬到了岸邊將馬匹隨意放置,或者打下一根木杆拴上,便乘船入了江。
在江中,三百背峞軍上了方天定的主艦,其他四百人,進入了其他幾個比較大的艦船。
而曾莫,便遇到了方天定的主艦。三艘蒙蕫鉅艦中的一艘。
而曾莫的那,也是蒙蕫鉅艦,只是,比方天定的要小一些。
畢竟,宋國的造船廠也全部在鎮江南京等地,宋國退走,拿走了船隻,卻拿不走造船廠。
當然,宋國工部的人,絕對有造船的技師,只是,沒有船廠,技師也是枉然。
所以,宋國水師船隻好像越來越破舊了,不得已宋庭花了大代價在峽州建了一個船塢。
不過郭德威心中覺得還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佔領鄂州。
鄂州有艦隊,定然有船塢,甚至船廠。
若是佔下鄂州,在配合陸軍,說不得能拿下江陵府。
到時候,長江一線,便是宋軍的戰略要地,一塊凸起的插入魏國心腹的尖刺,肉中刺。
只是,這些都只是設想,或許是一廂情願。
濃霧之中,喊殺聲大作,聲音震天,直傳天際。
江陵府有一本府志,府志是一名史官管理的。
那史官急衝衝的找到了府衙中的大老爺,一問之下,卻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直到進入軍營才得知,太子領軍在江上等待宋軍襲擊,埋伏郭德威。
史官掏出那寫了大半白紙釘成的書,奮筆疾書。
那一條之前寫著宣和八年,秋,江上突先蛟龍,滾水而去,不知蹤影。(魏國沒有定年號,一直沿用徽宗宣和年號)
後一條,便是正在寫的那一條。
宣和八年,秋,九月初三,中秋剛過,未至重陽,江上大霧瀰漫,突傳來喊殺聲。喊聲震天。
問之府衙,未知戰事,聞之守城,遂知,大魏大元帥,與江上統領鄂州水軍,大戰郭德威之宋師水軍。
時,鄂州水軍新敗,勝者宋軍峽州水師。
朝野震動,大元帥親臨江畔,領七百背峞軍統領水軍。
不日,與峽州水師不期而遇,大戰之。
而後,史官停下史筆,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是勝是敗,宋軍多少船多少人,魏軍多少船多少人,未知。
所有的一切都掩藏在茫茫大霧中,唯有一點可以得知,那就是,鄂州水師要在江陵建立大營,從此鎮守江陵。
而宋軍卻不知,於是東來偷襲,卻迎頭相撞。
史官考慮良久,拿著書與筆,掛著墨水竹筒,正了正衣帽,出城了。
江陵,臨水而建,位於長江北岸,所以,有一座水門。
這水門是可以開中型小型船隻如城的。
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連著長江,但是史官自然不能從這個門出去,應為水門是下了閘門的。
史官走出西城門,走到了聲響傳來的方向,坐在岸邊一塊巨大的石頭上。
那石頭千瘡百孔,像是江水掏空的。
這塊石頭上,坐著一個拿著紙筆的長鬚綸巾文人,若是旁人看到,恐怕還以為是文壇某個領袖或是某位詩人某個大才在這裡寫詩文。
卻不知,是以為鐵筆在此等待歷史。
江上,戰船接舷了,便表示,真正血殺開始了。
殘酷的短兵相接,在每一艘船上發生著。
如今的宋軍,為了培養騎兵,將很多隊伍的精英全部弄走了。
造成很多軍隊都沒有了最有經驗的老兵,而且,宋軍的水軍,也是用的槍。
而魏國水軍,也是用的彎刀,所謂一寸強一寸長,一寸短一寸險。
戰場本來就很危險,所以似乎一寸短一寸險的作用大打折扣了。
其實,戰場一旦混戰,長槍便很難施展了,彎刀的優勢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且,魏國似乎喜歡人頭,其實,宋軍也喜歡砍人頭。
應為只有人頭掉了的人,在戰場上才是死人。任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