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章 長安風雲,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潼關之東,諸侯們都在各自地盤忙著自己那點事,無心關西的長安朝廷,春風卻無意吹過了函谷關。

塹般雄偉的函谷關,成為東西雙方預設的純然分界。

自從入關以後,董卓不再去理睬關東新士饒舉動,而新士人之間的拼殺,使得他們也暫時忘記了偏居長安的漢室朝堂的存在。董卓自然樂見其成!你們打的越兇越好,反正不要打進潼關。

在相對“清靜”舒適的環境中,人就容易消失鬥志和增加享樂之惰性,當年年輕氣盛的董卓也曾意氣風發,而現在董卓已經開始了他無憂無慮的建設與享樂。

他先是在長安城以西的郿縣建了一個高大的“萬歲塢”,在裡面囤積了足夠消費三十年的穀物,裡邊的金銀財寶更是不計其數,董卓站在柱臺之上笑道:“在這裡,我足可以好好地揮霍享受一輩子了。”

他覺得這還不夠,又在離長安城二百五十里的地方,給自己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宮殿,城牆啊房屋啊,都和長安城一模一樣,董卓讓自己的所有家屬都住在裡面,然後重要的是選民間八百漂亮美貌的少年少女充實其鄭他自己呢,要麼在這裡住半月,要麼在長安城裡住一月,每回都要大臣迎接他。

對還在殘喘的漢政權,董卓也不再像在洛陽時,放任士人去操縱日常的行政事務,在長安,漢臣們都要去董卓府上彙報自己的工作。

這些大臣們還能甘受,但是董卓這個骨子裡暴虐霸道之人,還經常以殺人取樂,這能不讓人害怕嗎?

董卓常設帳於路,與公卿聚飲,有一回董卓出橫門,百官皆送,董卓留宴,適北地招安降卒數百冉。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那些人或砍掉手腳,或鑿瞎眼睛,還有的割掉舌頭,把人肉掉到大鍋裡烹煮。那些降卒們痛苦的大艦哭喊,哀號之聲震,百官戰粟失箸,心驚膽戰,嘔吐不止,簡直不敢看到如此悽慘恐怕的場面,而董卓卻談笑自如,根本不當回事,看到大臣們那驚恐的神情,董卓更是開心滿意。

物質權利層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董卓這時又想到了精神層面,他做了太師不久,就想給自己增加更加尊貴的稱號,什麼稱號呢?想讓漢獻帝稱自己為“尚父”。

恰逢鄭玄前來,董卓就問他。鄭玄對他:“過去周武王接受命,姜太公輔佐他去征伐無道的殷紂,下人為此都非常尊敬太公,故而稱他為‘尚父’。董公,現在您的功德確實很大,但是還需要等到平定了關東,還都洛陽以後,再討論這個問題也不遲啊!”董卓聽了有道理,心裡起了猶豫,但心裡還是想的,鄭玄在文臣中的名望高,董卓是想其能同意,推波助瀾,讓少帝甘心,群臣接受,這樣比自己強行更有滿足感和效果。

不過沒想到,過了數日,長安盡然發生霖震,地震這種現象,可是上發出的資訊。董卓認為這是不是一種預兆呢,乃再次叫來鄭玄,問及地震發生的原因,鄭玄心裡明白乃:“發生地震是因為陰氣太盛,在人間就表現為大臣專制。董公乘坐的青蓋車,大家都認為它與制度不符。”董卓這樣一聽頓時就大為不滿了,李儒和眾武將則進言道:太師恩威四海,救國護主,當稱尚父。

董卓覺得想要群臣心甘是斷不可能的了,那群傢伙不知我意,心你們的腦袋,乃決定自稱尚父,並給自己的兄弟子孫封官晉爵,就連七八歲的幼童都封了侯。

劉姓的漢室實際已經淹沒在董姓族群中了。而此時的漢中央政權似乎已經退化為一個在董卓擺佈下的區域性的地方政治單元,董卓完全可以取代它的位置,將自己的門面再粉飾上一層金漆。但與他自封稱號不同,他卻並沒有取代自立,始終也沒有走出這一步。

其未跨過代漢自立的心態,也許與人感應之神學、社會輿論以及人心背向有關,人們不能輕易對君權的神聖性加以否定,董卓也沒有,或許他有他的顧忌和考慮。我都已經是皇帝的尚父了,又何必去觸那個頭冠,無形的比有形的更加有效果。

如此位高權重的獨霸長安董卓,乃盡情的享樂和擺佈朝臣,但有違背其意志或是令他不爽者,非死即壓,忠直的朝臣擔心受怕,敢怒不敢言。

雖然董卓受到了綱常名教的束縛,尚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其為非作歹的暴行,日積月累已經讓長安城中計程車人官僚萌生誅殺董卓的決心,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已經認定董卓是變亂社會的惟一毒素了。

關東牧守正在為一城一地的得失互相爭鬥著,以“實力”為中心的多元格局還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澄清,而這就是士人在群體價值理想遭到毀滅之後,基於自身生存利益,由消極的怯懦走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