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必敗之局,三國凨,破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猛將無非萬刃,謀士卻可一計定成敗!

唐凨正面臨著這樣的危局。

為什麼唐凨他推測,這般驚的佈局,是出自郭嘉。

首先自然是唐凨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特別是上次的徐州的之戰,讓曹操都吃了大虧。

這必然讓曹操開始忌憚唐凨,曹操知道其他人不足為懼,只有唐凨能夠對他形成極大的威脅。

所以,徐戰之後,曹操必然滿心憤怒,圖謀滅唐,只要唐凨敗亡了,則徐州唾手可得。

以兩州之勢,下豫州攻揚州,則中原之勢成,再與袁紹一決勝負!

曹操手下謀士必然多出謀劃,而戲志才病重,那麼曹操必然倚重郭嘉。

上次徐州之戰,郭嘉雖然沒有直接與唐凨交手,但依然讓曹操沒能多下徐州,糧草被燒,只得退兵。

這對於智謀冠絕下的郭嘉來,是一件臉上無光之事。

他何嘗不知道唐凨此人,早在數年前,他父親後來告訴他,有個叫唐凨的人就曾來尋他。可見唐凨此人,謀劃之早,野心之大。

從他這些年的表現來,確實可圈可點,幾乎可以以一句話概括:崛起於布衣之中,縱橫群雄之間。

在郭嘉他當初的選擇中,唐凨有那麼幾分分量。不過他最開始還是去了河北袁紹處,袁紹開始對其非常恭敬,束之高閣,卻只是禮待而不重用。

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便毅然離開了袁紹,這時下還有兩個人,能夠讓其輔助,一個便是曹操,一個便是唐凨。

這兩個人,可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曹操的背景家底要厚實,唐凨卻只是布衣之生,兩人都參加過平定黃巾、討伐董卓,但顯然曹操比唐凨更心向漢。別看曹操當時在追擊董卓之軍時,汴水之戰中被董卓帳下的徐榮擊敗,險些喪命,而唐凨則大敗了呂布、徐榮。曹操可是眾多諸侯中唯一主動並且是立馬追擊董卓的,而唐凨顯然只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而行動,等到曹操被大敗,西涼軍驕傲鬆懈之機,擊敗之。

而荀彧最後也投靠了曹操,曹操帳下文武齊聚,而唐凨則以勇武為主,沒幾個出色的謀主,得一時之利,卻不可得大勢。

荀彧把他舉薦給曹操,他本有點不決,但還是覺得曹操是個明主,更有可能平定山河。

曹操對待他確實很重用,他便一心輔助曹操。

他清楚唐凨的佈局與謀劃,乃東攻西守。

其人本可盡取徐州卻遲遲不動,似乎是想讓曹操來取,而待曹操來攻徐州,他則助徐州,這分明是想坐收漁利。同樣的青州地盤,他也是這麼的策略。

等到他取了遼東,震懾外族,盡取烏桓之騎兵,則勢成,再圖謀幽冀,待中原曹操與袁紹有便,則大軍南下定江山。

所以,郭嘉決定建議主公曹操,儘早消滅唐凨!

一般的計謀騙不過他。

所以,郭嘉便請曹操,多方瞭解打探,東武的唐凨資料和動向。

知道了唐凨的主要文武與軍力佈置,又知其戰略重心在遼東。而唐凨善戰有謀,非出其不意非強大攻勢不能輕取之。所以便有了這翻調虎離山計。

唐凨一支重兵在遼東,只要把唐凨的主力調離徐州,那麼再驟然對其發起猛烈攻勢,則其必敗無疑。

而掉到距離夠遠的遼東,其短時間無法回援,所以遼東是最佳地方。

如何,才能掉到遼東。唐凨他自己會派大軍前往,顯然要來年之後,而且還肯定會等到曹操不便抽身之際。所以,不能等唐凨自己調派大軍到遼東,而要主動調走。

所以就必須要有幫手,而公孫度自然是最好的人選,其與唐軍有奪地之仇,但公孫度單獨對遼東的唐軍,陳到可以應對,則只有給公孫度加大力量,距離遙遠,且行軍不易,曹操不可能派兵支援,所以只有利誘外族。

而這個時候,遼東唐軍突然面對幾路大軍的攻擊,必然危急,東武的唐凨必然會調兵遣將援救陳到。

那麼東武必然空虛,防守力量大大降低。而為了能夠一勞永逸,徹底消滅唐凨,防止他逃往青州東萊,使其必死無疑,則還需要袁軍的配合,只要袁軍攻滅東萊的管亥,那麼唐凨將徹底無路可走。

陶謙羸弱,劉備勢單力薄,則徐州當盡歸曹操。

於是,曹操聽從郭嘉之計,派一得力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