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顧三娘再嫁,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裡傳來一道低沉的聲音:“住手!”
很快,轎簾被掀起,從裡面走出一個身穿蟒袍皂靴的男人,他從轎子裡出來後,就直視著跪在地上的顧三娘母子二人。
顧三娘抬頭一望,頓時驚呆了,這人的五官跟沈拙長得七八分相似,只要一看就是父子,唯一不同的是他滿臉威嚴,讓人不敢心生輕近,不像沈拙,永遠都是一副溫柔和氣的模樣兒。
☆、第80章
御哥兒牢記孃的話,眼前這位蔣丞相能救爹爹出來,他恭恭敬敬的對著他磕了一個響頭,用著軟糯的聲音說道:“蔣大人,家父沈拙,本是酈縣的舉子,誰知不慎捲入科舉舞弊案,我娘求助無門,這才大著膽子攔住蔣大人的轎子,請大人不要責怪於她。”
別看御哥兒只有六七歲,他說話有條不紊,就算見了眼前這陣仗也是不慌不忙,蔣丞相的這些侍從都追隨他多年,對於蔣家的家事多少知道一些,這會子聽他自稱父親是沈拙,不由暗暗有幾分驚訝,如今京城的整個官場,只怕沒人不知道,蔣丞相那個和他恩斷義絕的長子身陷牢籠,所有人都在暗中觀望,蔣丞相到底是會冷眼旁觀,或是顧念父子情誼,畢竟當年的事情,都是有目共睹的。
蔣丞相望著御哥兒,他原本清冷的神色似乎帶了一絲柔和,顧三娘心道,終究血濃於水,就算看在御哥兒的面上,他也該救沈拙一命。
不過此時,顧三娘並沒當著眾人的面前,說些父子親情之類的話,她只對沈丞相說道:“我們母子在京中舉目無親,唯一的指望,就是能洗刷拙夫的冤屈,拙夫絕對不會做出這等違背良心的不法之事,懇請大人主持公道。”
說完,顧三娘又對著蔣丞相的磕了一頭。
蔣丞相收回看著御哥兒的目光,轉而打量起顧三娘,她荊釵布衣,雖說臉上帶著哀求的神情,眼神卻又堅忍不拔,不像那些名門閨密,更不像粗鄙無知的鄉下婦人,就憑她敢當街攔轎喊冤的勇氣,倒比有些男人更能擔當。
“你說你丈夫是受人冤屈,又有何憑證?”蔣丞相沉聲問道。
顧三娘回道:“小婦人拿不出憑證,可是小婦人就是敢斷定拙夫不會做出這事,現有個甚麼大人,找來了幾個勞什子人要來指證拙夫有罪,小婦人是大大的不信,就算要審訊,也請大人同審此案,以免冤枉好人呀。”
要是放在別處,顧三娘無證無據,僅僅因為深信丈夫不會犯事,就來擊鼓鳴冤,早有人來把她趕走了,她之所以膽敢來攔蔣中明的轎子,就是豁出去賭了一把,看看蔣丞相心中是否還顧戀著一絲父子之情。
然而,她卻不知道,朝堂之上,百官各司其職,就算蔣丞相是內閣首輔,也斷然不能隨意插手大理寺審案,那日安如海公然闖進大理寺,事先沒有通氣,就說要塞幾個人證,於情於理都是不合律法,大理寺卿就算嘴上不說,心裡也是不滿的,他寫的摺子,還壓在蔣丞相手裡呢。
蔣丞相不露聲色,他看著顧三娘說道:“此事本官知道了,你且回去,本官自有理論。”
說完,他又看了御哥兒一眼,返身回到轎子裡,顧三娘迷惑不解,她不知這蔣丞相到底救還是不救,便站起來喊道:“蔣丞相,蔣丞相……”
蔣丞相的隨從連忙攔住她和御哥兒,顧三娘只得眼睜睜看著轎子遠去。
蔣丞相說了一番令人不得其解的話就走了,顧三娘想了又想,無論如何也參不透他的意思,只不過她心底還是存了一絲僥倖,盼著蔣丞相能施手相救。
且說顧三娘回到客棧,連日來的奔波勞累使得她心力交瘁,來到京中已有一些日子,剛到京中時,她給她二姐和秦大娘寄過一封信,而今手裡的銀兩所剩無幾,到時總不能帶著孩子露宿街頭,是以她除了牽掛沈拙的案子,還在想著要找一些活計補貼家用。
顧三娘是個刺繡高手,可惜她們住的客棧是京城最偏僻的地方,四周都是些貧苦人家,飯都吃不飽,誰家又有閒錢添置繡品呢,只是那些高門大戶,家中大多養著繡娘,就是沒繡孃的,也只跟相熟的繡莊做生意,她本來想著憑自己的本事接些繡活兒,可人家一看她是外鄉口音,反倒要她墊付押金,顧三娘剩下的銀錢若是押出去,她和孩子們連吃飯都成問題,況且監牢裡的衙役還需打點,一來二去,顧三娘找了一整日,也沒尋到一家願意僱她的繡莊。
正當她滿身疲憊回到客棧時,就見小葉子焦急的等在門口,小葉子飛快的跑過來,說道:“你走後不久,有個老爺爺來了,此刻他正在屋裡和御哥兒說話呢。”
顧三娘一驚,她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