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部分,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冷如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送人;東吳是孫權千辛萬苦才安定下來越,又怎會甘願送人呢?”

東吳的船靠近了,孫權的特使魯肅走了下來。

第十章 大江東去

◎官渡之戰,曹操認為自己取勝就是奇蹟,硬著頭皮賭了一把,結果贏了;赤壁之戰,曹操認為自己取勝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大大咧咧地等著孫權投降,結果輸了。

◎孫權的可怕就在於他總是能在生死時刻找到解決問題的人。以後我們會發現,孫權一生,他親自帶兵打仗幾乎從來不勝,但是他派人打仗,卻往往取得奇蹟般的勝利。

◎從一個草鞋攤主到皇帝,劉備是個創業傳奇人物,他的發家史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從給他的人身上偷走更多。

一 敗給了自己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掉進坑裡去。

本來南征的目的是奪取荊州,但是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千里荊州,那麼多的糧草人馬,那麼好的策略計劃,一點兒也沒用上,這對喜歡打硬仗善於打惡仗的曹操來說,也太不過癮了。閒著也是閒著,順手打下江東如何?

曹操認為劉備已是手下敗將,不值一提,直接無視他,於是給孫權下了戰書,“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曹操想,孫權最好是能與劉琮一樣識時務,乖乖投降,否則就會和袁尚、袁譚兄弟一樣死得很慘。

可是,孫權不是劉琮,也不是袁氏兄弟,而且孫權手下有魯肅、周瑜這樣的文武人才,最關鍵的是,孫權和劉備相遇了在諸葛亮和魯肅兩位頂尖謀士的斡旋下,孫權和劉備這兩位天下梟雄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曹操一方聽說劉備派諸葛亮向孫權求救時,幕僚們都揣測孫權會乘機火併劉備,劉備必死於孫權之手。程導卻連連搖頭,說:“孫策死後,孫權掌握大權的時間不長,尚未為海內所忌憚。如今曹公無敵於天下,兵不血刃取得荊州,江東受到震懾。孫權雖然有謀,但不能獨自抵擋曹公的攻勢。劉備是當世英雄,享譽天下,關羽、張飛皆有萬夫不擋之勇,孫權不但不會襲殺劉備,還會補充其兵力,倚之為援共同抵禦我們。我們與孫權、劉備形成對峙局面後,劉備已得到實際資助,那孫權更不能得而殺之了。”可是,曹操已經習慣了吞併他人,不相信孫權會與劉備結成聯盟、對程昱的話根本沒放在心上。

即使孫權不殺劉備,與之聯合,那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在給孫權的戰書裡,曹操說自己有“八十萬眾”,雖是恫嚇之辭,但是據周瑜分析,二十多萬人是有的。諸葛亮趕赴東吳,激勵孫權與劉備聯合時,說劉備雖然兵敗於長坂,但是“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和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合起來有兩萬人。孫權一方,力主抗曹的周瑜請得精兵五萬人,孫權說:“五萬兵難以在倉促之間徵調,三萬人還是可以的。”兩萬人加三萬人,孫劉聯盟投入的兵力是五萬人。

五萬人對二十多萬人,怎能取勝呢?54歲的曹操征戰一生,袁術、呂布、袁紹等豪強紛紛敗在他的手下,整個北方都成了他的地盤,內心就產生了獨孤求敗的感覺,荊州不戰而降,更讓曹操對自己的威懾力產生了自信。曹操認為此番南征有點空虛,因為一個對手也沒遇上:先不說劉表連病帶嚇死了,也不說劉琮認親似的投降;說說劉備吧,一打仗就逃跑,想不起他打過什麼勝仗;孫權呢,是個剛剛27歲的年輕人,只比曹操的兒子曹丕大了5歲而已;諸葛亮和周瑜,一個是剛剛從莊稼地裡走出來的半吊子農夫,一個是靠俊秀臉蛋討女人喜歡的公子哥兒。面對這樣的對手,不,他們連對手都算不上,曹操根本就不用考慮如何取勝,只考慮取勝了之後如何管理東吳。

48歲的劉備也認為東吳這幫年輕人打不過曹操,他硬著頭皮搭上江東的戰船抗曹,是因為實在無路可走了,因為現在普天之下他是曹操最大的仇人,曹操不會放過他的。反正是要死了,就拉上孫權墊背吧。他自己能調動的軍隊本來就只有一萬人,但是他並沒有將全部軍隊交給周瑜指揮,而是隱藏了兩千人交給關羽和張飛帶領。

既然是聯手抗曹,那就該拿出足夠的誠意來,可是劉備卻雪藏了手下最能打的兩員大將和五分之一的兵力,有什麼用意呢?劉備留了後手:東吳敗,那劉備可以帶著關羽和張飛逃跑;東吳贏,那劉備就要與東吳爭奪荊州。孫劉聯盟共同的敵人是曹操,但是孫權和劉備之間也有鬥爭,看不見的硝煙從一開始就燃著。

農曆十月,曹操下令進攻夏口,劉備剛剛從長坂坡逃到那裡去。其實曹操根本沒把劉備列為敵人,因為在他眼裡劉備已經沒有任何威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是處青山

抵制日貨

九黎軒轅錄

沸點123

機遇與抉擇

精靈王

姐不是病貓

天涯人小小

呵呵噠![穿書]

瘋狂熱線

病書生

希望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