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知識密封準則
方莫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知識密封準則,開局當面壁者,投靠三體震驚全球,方莫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危機紀元31年,公元2038年。 丁儀博士的休假結束後,就立刻投入到冷核聚變的研究中。 這與原劇情中有一點出入。 原劇情中,這時的丁儀還在努力尋找著突破智子封鎖的辦法,結果到最後依舊是一無所獲。 不過這一次有了林璇的加入,他自然不需要再和那瓶中的蒼蠅一樣沒頭亂撞了,可以專心將實驗的重心,放在物理學上。 汪淼那邊,也開始了新的工作。 艦隊國際的野心很大,他們並不只是侷限於在火星上修築一個火星基地而已。 他們想要弄出來一座足以容納數百萬人生活的太空城。 想法很美好,但是實施起來有諸多困難。 人類目前還不具備對一顆行星有環境改造的能力,再加上火星上那快有30多級的颱風,以及各種惡劣的生存環境,讓修建大型的地面工程幾乎成為了一種奢望。 所以他們選擇換了個方式,直接修建一座地下城。 首先找魏成幫忙設計了一套新的映象工程藍圖後,大傢伙便是開動了。 先用恆星級氫彈,在火星上鑽出來一個坑,然後將已經在地球組裝好的避難所拖拽到火星上,完成打地基的工作。 接下來的步驟就很容易了,無非就是和太空站修築時差不多,先用盾構機沿著避難所的位置向外延伸,然後將模組一個接著一個的對接推進,把原有的模組推進到下一節土壤裡。 汪淼坐在工程船上看著手中的設計圖,這一個接著一個的小方格子,讓他總覺得有些眼熟。 “這不就跟《輻射避難所》一樣嗎?” 都是模組化建造然後拼接起來的,唯一的區別就是自己這是在火星。 不過即使是這樣,整個火星基地的建造速度也相當緩慢,魏成預計修建一座和洛城那麼大的地下城,可能至少得花8年左右的時間。 主要的難點是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運輸成本,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完成模組的建造後,再運輸到火星上。 雖然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實現,能源難問題被解決,但運輸還是需要時間成本的。 第二點則是來自於火星本身的惡劣環境,會讓原本的組裝工作變得非常困難。 其實想要解決這兩點困難也非常簡單——冷核聚變。 只要冷核聚變一完成,可控核聚變裝置將被小型化,輕便化,那有一個東西就也可以跟著製造了。 動力裝甲! 工業級動力裝甲,完全可以讓一個普通人擁有超越自己身體幾十倍的力量,到那時,整個工程的修築速度將會非常快。 所以丁儀現在身上的擔子很重,冷核聚變技術能否完成,關乎著很多技術是否能有革命性的突破。 林璇也多次找過丁儀,希望他可以從催化劑方面去找找靈感。 如果說熱核聚變是一堆木柴燃起火焰,產生能量,那麼冷核聚變就是利用催化劑,使其即使不產生高溫也能點燃這堆木頭。 這也是為什麼物理學界一直覺得這玩意是一場騙局的原因,但隨著超夢世界的模擬,丁儀已經大概找到了研究方向。 “也許我們真的可以找到一種辦法,讓這堆【木頭】的燃點發生改變,從而產生能量,畢竟我們所謂的冷核聚變,並不是不釋放熱量,而是把釋放熱量壓縮到常溫之下。” 為此,丁儀在致遠星與地球的連線點上又建造了一個超大的冷核聚變裝置,作為實驗用品。 他需要先將整個裝置一步一步的拆解出來,搞成功後,才能把裝置的體積逐漸縮小。 在失敗了不知道多少次後,總算是搞出來了一個只能在太空中使用的不穩定樣品。 就像是當年他改進託卡馬克裝置時那樣,現在的人類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距離徹底應用冷核聚變技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林璇這段時間也沒再幹預地球國際與艦隊國際的事情了,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致遠星的擴建與【梵高計劃】中。 畢竟自己是觀測者嘛,總要乾點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不是嗎? 三體人現在將他誤認為是觀測者,所以在三體人們的眼中,林璇與全人類是兩個完全不同等級的文明。 這看起來沒什麼實質性的好處,但如果這個宇宙並不只有黑暗森林法則一條宇宙公理,那這個操作的用處可就非常大了。 知識密封準則! 這是大劉在《朝聞道》中引入的另一個概念。 這是宇宙中文明世界的最高準則之一,不允許高階文明向低階文明傳遞知識,這種行為叫知識的管道傳遞。 低階文明只能透過自己的探索來得到知識。 之前說過了,知識的概念非常龐雜,可能是一個原理,可能是一項技術,也可能只是某個資訊。 其實這一條準則在《三體》中也有體現,只是沒具體表現出來。 在《三體》劇情的大後期,關於如何應對二向箔,三體人給出的方法有些含糊其辭,甚至是有些背道而馳。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