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辦學,重生之唐帝李承乾,鈺泓,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年很快便過去,初五大唐皇帝和官員正式上班。
兩儀殿內,李二和李承乾父子正在討論一件事情。
“承乾,朕早就說過了,你要興辦所謂的學校,朕還需要考慮!”李二說道。
大唐有他自身的教育體系,要是按照李承乾所描述的那樣,興辦學校,勢必會引起原有的教育體系出現混亂。
難免不會出現什麼亂子,眼下大唐正在準備東征,他可不願意看到在這節骨眼上出現任何差錯!
“父皇!兒臣已經跟你說過多次,興辦學校,百利而無一害!大唐只會更加繁榮昌盛!”李承乾道,早在貞觀十七年,他便多次向李二提出興辦學校的事情。
只是李二一直在跟他打馬虎眼,一個勁的讓他等等,這次他無論如何也要讓李二答應辦學校。
現在能夠讀書識字,基本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裡,他們以家族、門徒的形式來舉辦私學。
教授的都是他們家族內部的弟子、門徒,而寒門子弟想要讀書卻很難。
文化知識卻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於是就形成了所謂計程車族,時間就了,士族早晚會成為朝廷的隱患,他們把持高位,阻擋了寒門子弟晉升的道路。
要想很好的壓制,甚至是取代士族,就必須要讓更多的寒門子弟能夠有晉升的道路。
科舉制度就是最好的例子,上千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讓士族走向了消亡,很大原因便是寒門子弟得到了晉升的途徑。
士族是在唐末才消失在歷史舞臺,要是唐初就消滅士族門閥的話,就必須讓更多的人能夠讀書。
只要能夠讀書,便能夠開啟更多人的智慧。
作為穿越者,李承乾心裡知道開智的重要性!
想要更多人讀書就必須辦理學校,從小學開始,設立小學、中學、大學!
李承乾打算在大唐辦理公立學校,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學校唸書。
“你說的朕不是不知道,可你要一下子就在大唐境內各地興辦學校,地方的財政收入根本無法支撐,這麼龐大的教學問題。”李二道。
李二也明白,要想平衡、消滅士族,就必須要讓寒門子弟得到晉升的途徑,可問題是眼下哪裡來那麼多錢,去辦理什麼學校。
大唐的財政每天都在支出,要用到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根本沒有辦法再抽出一部分預算來,辦理學校。
“這點父皇您不必擔憂!只要父皇答應我給我辦理學校的辦理權,錢的事情,我可以自己解決!”
“而且,我也不是一下子便在整個大唐境內開辦學校,而是在長安周邊作為一個實驗點,到時候,要是可以的話,在推廣到全國去。”李承乾道。
錢到不是什麼太大的難事,李承乾心裡已經有了賺錢的主意,現在當務之急是不是能夠從李二手裡拿到辦公立學校的權利。
只有得李二的首肯,他才能讓工部去為他好好建造學校,不然,還真沒有辦法讓工部人幹活。
李二想了想,還是沒有答應李承乾,道:“這事不用著急,容朕和無忌他們商議商議,你先回去寫個摺子上來。”
“父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大唐要想更加繁榮昌盛,就必須興辦學校,讓更多的人能夠掌握知識,才能更好的為大唐盡力,富國強兵須從娃娃抓起!”李承乾極力勸說李二。
見李二還在猶豫不決,李承乾繼續說道:“父皇只要給我幾年時間,便能夠實驗出這樣的方式是不是能夠行得通。”
“我還可以保證,絕對不會動大唐國庫裡的一份錢,還請父皇恩准!”
“也罷,就依你這一次,朕可醜話說前邊,你興辦學校的事,朕不過問,也休想拿國庫的一分錢。”李二最後還是妥協了,難得太子有股子熱乎勁,就讓他試試。
只有經歷了失敗,他才能夠認清事實,現在還是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的好。
“謝父皇!錢的事我可以搞定,要是沒有什麼事,兒臣便先行告退了!”李承乾大喜,行禮道。
李二道:“別急,朕問你,你可想好了再什麼地方實驗你所謂的學校?”
“這些,兒臣早已經想好了!在長安和洛陽設立大學校,在州里設立中學校,在縣裡設立小學校。”李承乾道。
“你得構想還不錯!說說你的看法,具體你打算怎麼做?”李二問道。
“我打算讓五、留歲的孩童統一上小學,並在小學裡設定學前班,讓這些孩童在學前班裡啟蒙。”
“然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