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劍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靜心隨念,金庸絕學異世橫行,御劍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一路沿著一條狹窄的山道,往小村的方向走去。
轉過山頭,眼前豁然開朗。
山谷內的土地被整飭得極為平整,此時入秋,麥田金穗垂垂,迎風『蕩』起一片麥浪。
麥田中,六七個農人正收割糧食。遠端房舍儼然,碧池成片,修竹與桑林延伸於房前屋後。
路之兩旁,左側竹林,右側麥田。
竹林外,古道旁,豎立一座竹子方亭。
亭旁有一道流水潺潺的小溪.隔岸溪旁是一座隨水彎曲的小崗,景『色』清優雅。
橫眉上斧刻刀削一般寫著兩個大字“儒林”。
清風徐來,竹葉沙沙,溪水潺潺,令人精神颯爽,之前身體上的疲累和精神上的燥火,剎那煙消雲散,身心一時俱輕。
好一片山野村『色』。
眾人深吸一口氣,俱都放鬆下來。
如此令人悠然忘返的田野美景,令人慵懶下來,實在提不起廝殺興趣,很難讓人相信這樣的環境裡會有著大煞風景的陰謀詭計。
孫坤在竹亭內坐了下來,接著又倒在椅子上,呵呵笑道:“這裡舒服,嚴靜流竟然找了這麼個好地方,難怪不願踏足江湖。”
“儒林。”封清巖看著橫眉,淡淡道:“以竹林為儒林,足見嚴大家胸襟。”
“二師伯,不過是片林子,何以見人胸襟?”陸雲明詫異問道。
封清巖呵呵一笑,轉頭看向孫克儉,道:“這裡有位儒學大師,你有這樣的問題,何不虛心請教?”
陸雲明連忙深拱一禮。
孫克儉面帶和煦微笑,拍了拍陸雲明的小腦袋,答道:“儒家所學,首在修身,之後便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前者為內聖,後者為外王。而內聖之道,說白了就是讓儒門學子成為一個君子。竹,便是君子。”
眾小發出“噢”的一聲,但追尋的目光依舊緊盯著孫克儉。
孫克儉接著道:“竹有七德:
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有花不開,素面朝天;是曰質樸。
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有此七德,故為‘君子’。這也是嚴靜流畢生寫照。”
眾人聞聽,盡皆拜服。
陸雲萱晃『蕩』著小腦袋,道:“看來這嚴大家倒是不錯,可惜他不會教徒弟,不但儒林學院一片歪風邪氣,就連他親自教出來的徒弟,也是混賬一個。”
“雲萱。”賀清竹輕聲呵斥,“不得無禮。”
陸雲萱歪了歪腦袋,低聲嘀咕了句“本來就是嘛”。
孫克儉嘆息一聲,道:“我所認識的嚴靜流,絕非如此低能之輩,但現實卻是令人失望,希望這次見面,能瞭解一下根究吧。”
這時,小崗之後,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
叮鈴鈴,牛蹄踏踏,鈴鐺清脆,眾人抬頭望去,小崗處峰迴路轉,現出一個騎牛小童,寬大的水牛背上,樣貌六歲左右的小童怡然自得,吹奏著簡單歡快的笛音。
大水牛緩步到了小亭旁邊,牧童也放下了竹笛,看著一干陌生人笑道:“請問諸位貴客,是來見我家靜流師父的嗎?”
聲音清朗乾脆,思維清晰,那小牧童竟然有著超乎年齡的懂事和成熟。
眾人不禁大樂。
孫坤上前一步,嚷道:“小童子,是嚴靜流讓你來接我們的嗎?”
小童鄭重點頭,在牛背上深深一禮,恭敬道:“晚輩秦牧青,奉靜流師父之命,特來迎接。幾位前輩,請隨晚輩走吧。”
說完掉轉牛頭,向著來時的方向走去。
眾人緊隨其後,過了小崗之後,山道蜿蜓向上,兩旁古木成蔭,繁華茂盛,一派悠然。
轉了一個彎後,一座蒼苔斑剝的牌樓出現眼前,粗壯蒼勁的樹幹,濃綠蔭密的常青葉.掩映著刻了“靜心隨念”四個大字的牌樓,組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至此眾人內心一片祥和,拋開一切煩惱顧慮。
看著“靜心隨念”四個大字,眾人皆『露』出了悟欽佩之『色』。
孫克儉長吸一口氣,淡淡道:“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心如明鏡,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此乃儒家心學至理——世人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